人这一辈子大约有20%的几率患癌。
癌症已经排到了中国人死因的第2位。
中国每年超过万人诊断为癌症,万人因癌症而死亡。
看到这里,仿佛听到有人捂耳朵直摇头:
不听不听,和尚念经,再说下去就关掉文章走人了。
好嘛,虽然每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这些数据非常“耸人听闻”。
这背后的原因当然有很多,有一些是个人力量无法对抗的,比如人口老龄化或者环境污染。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癌症面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如果我们提前做一点点事情,结果就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小板凳搬好,小本本拿出来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结直肠癌”,
它是中国发病率第5高癌症。
但是如果早期就发现、早期处理,
可以将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90%上。
什么是结直肠癌结直肠癌也叫大肠癌,指的是来源于结肠和直肠黏膜的恶性肿瘤,病理学上指穿透黏膜层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的结直肠上皮性肿瘤。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
(6)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
防结直肠癌的关键一招:早发现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年龄、遗传因素、饮食生活习惯等多个因素有关。
多吃高膳食纤维食品、多运动、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少饮酒、少吃加工肉制品,这些良好的生活方式,的确有助于大肠癌的预防。
网络图片▲
但像年龄、遗传因素却是无法改变的:随着年龄增加,即使很注意生活方式,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还是会增加;亲属曾患结直肠癌的人,即使很注意生活方式,还是比其他人容易患病……
也就是说,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结直肠癌有帮助,但却不够。
防结直肠癌还有十分关键的一招——在早期发现它。
早发现的关键在于——筛查结直肠癌变病过程▲
筛查,就像用筛子筛面粉一样,在茫茫中把那些“有问题”的东西找出来。
“对付”结直肠癌,最有效的办法即是早期筛查,而最有效、最直观的检查项目是结肠镜检查。
网络图片▲
用结肠镜直接伸到肠子里看内部的样子,可以比较早发现结直肠高风险腺瘤,并且进行妥善的处理(比如切掉)。如果不做检查、放在那里不闻不问,这个结直肠高风险腺瘤就可能有变成结直肠癌的危险。
然而对于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做个肠镜检查堪比……受一次刑,一听到肠镜二字内心就自动浮现这样的表情包。
为什么会这样?了解下结肠镜检查流程就懂了:
1、检前肠道准备:检前一天晚上或者提前4-6小时按照说明书配制泻药(约2-3L水)。
2、每10-15分钟喝ML,尽量在2小时内喝完。同时多走动帮助肠道准备,直到大便呈透明水样、无固体存在。做无痛肠镜者先静脉麻醉(普通肠镜不需要)。
3、医生检查,整个过程约15分钟左右,做普通肠镜者可能会不同程度的不适感;无痛肠镜检查完4小时左右才可正常饮食,且当天不可开车或进行高空作业。
所以,很多人因为“拒绝”结肠镜检查而忽略了结直肠镜的早期筛查,也就错失了早期发现的良机。
对于这些恐惧结肠镜的人来说,是否有其他“补救”措施呢?
不妨做个电子直乙肠镜电子直乙肠镜是肠镜的一种,能直接观察到从肛门到全直肠及乙状结肠远端的病变。
电子直乙肠镜检查流程也相对简单,检前可正常饮食,只要花几分钟做简单的肠道准备即可;检查时无需麻醉,几分钟即可完成。
体检人群直乙肠镜检查的适应征
40~74岁的体检人群;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或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史);
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痔、肛瘘、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粘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慢性阑尾炎、大便潜血阳性者。
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人结直肠癌好发病变的位置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其中直肠和乙状结肠癌占到总数的75%。因此,对于部分人来说,可做电子直乙肠镜来提早筛查结直肠癌。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电子直乙肠镜观察到的长度仅限于直肠和乙状结肠远端,因此并不能完全代替结肠镜。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检查项目。
医院体检中心开展直乙肠镜检查一年多来,受到了不少体检者欢迎,已经为数百名体检客户进行直肠及乙状结肠下段检查。
检查时间:每周三上午(灌肠+检查约30分钟)
检查地点:体检中心二楼
预约—
往期精彩8月10日,我们在这里等你!
一周健身三次,还能得这个病?
一瓶冰可乐下肚,男子食管裂了!只因之前...
健康让生活更美好
BetterHealth,Better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