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状态:专利实审中
技术背景肛瘘(analfistula)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围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个部分组成。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外口在肛周围皮肤上,可为一个或者多个。肛瘘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因需敞开创口、充分引流,并通过创口换药清除管壁腐败组织,使创口愈合,同时又因创口开放,粪便和橡皮筋的刺激及肠内细菌所致的创口炎症、水肿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创口愈合时间长,创面易感染、疼痛、渗液等缺点。另外,在创口愈合过程中,由于外口周围肉芽组织生长过快,易致创口假性粘合(桥形愈合);引流不畅还可以引发新的支管。西药目前虽然有贝复济、依济复、金因肽等表皮生长因子,但对加速创口愈合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认为肛瘘术后创面不仅表现为“红肿热痛、创面渗液”等“湿热”的症候外,还多表现为“创面周围皮肤颜色晦暗”的“血瘀”的症候,因此以“清热化瘀”为理论,对肛瘘术后伤口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技术创新点本发明优点在于:1、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诸药配伍有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奏清热燥湿、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2、临床数据显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能明显缩短肛瘘术后创面疼痛、水肿、渗液时间,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提高创面愈合率,促进创面愈合。3、动物实验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能有效改善肛瘘术后大鼠伤口局部炎症反应,减少渗出和局部水肿,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胶原纤维的合成和创面血管化,加速新生肉芽和上皮组织的生长,从而促进伤口愈合。4、本发明中药药味数少,易于取材,成本低,疗效高,为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