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丨执业药师考生每日必做练习题1

润德教育执业药师每日一练回归啦!年全新版本每日一练,贴合今年考试趋势,从命题人角度出发编排练习题,每天帮助你掌握5个科目必考点!方框内可上下滑动,附答案与解析。做完练习别忘了检验一下复习效果哦!

中药一

1.关于全蝎性状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

B.头胸部前面有1对螯肢及1对钳状脚须,形似蟹螯

C.头胸部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3对

D.前腹部由7节组成,后腹部由6节组成

E.后腹部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

2.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自第二节起,每体节两侧有步足一对的药材是

A.僵蚕

B.蜈蚣

C.全蝎

D.土鳖虫

E.桑螵蛸

3.呈扁平卵形,前端较狭,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有光泽,无翅的药材是

A.蜈蚣

B.海马

C.全蝎

D.土鳖虫

E.斑蝥

4.关于僵蚕性状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

B.表面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

C.足6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枝状

D.质硬而脆,断面中间有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

E.气微腥,味微咸

5.僵蚕的药用部位是

A.生理产物

B.病理产物

C.动物骨骼

D.干燥全体

E.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1.关于全蝎性状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

B.头胸部前面有1对螯肢及1对钳状脚须,形似蟹螯

C.头胸部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3对

D.前腹部由7节组成,后腹部由6节组成

E.后腹部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

答案:C

解析:全蝎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6cm。头胸部成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及1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七节色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背面绿褐色,后腹部棕黄色,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气微腥,味咸。

2.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自第二节起,每体节两侧有步足一对的药材是

A.僵蚕

B.蜈蚣

C.全蝎

D.土鳖虫

E.桑螵蛸

答案:B

解析: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1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近圆形的头板覆盖,前端稍突出,两侧贴有颚肢一对,前端两侧有触角一对。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从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两侧有步足一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3.呈扁平卵形,前端较狭,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有光泽,无翅的药材是

A.蜈蚣

B.海马

C.全蝎

D.土鳖虫

E.斑蝥

答案:D

解析:土鳖虫(地鳖)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前端较狭,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有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有胸背板3节,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

4.关于僵蚕性状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

B.表面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

C.足6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枝状

D.质硬而脆,断面中间有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

E.气微腥,味微咸

答案:C

解析:僵蚕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长2~5cm,直径0.5~0.7cm。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枝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气微腥,味微咸。

5.僵蚕的药用部位是

A.生理产物

B.病理产物

C.动物骨骼

D.干燥全体

E.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答案:B

解析:药用部位为动物的病理产物的有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等。

中药二

1.某男,46岁。因脏腑实热、大肠火盛导致肠风便血,宜选用的成药是

A.紫草膏

B.地榆槐角丸

C.牛黄醒消丸

D.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E.连翘败毒丸

2.功能清热凉血,养血润肤,祛风止痒的成药是

A.消银颗粒

B.当归苦参丸

C.消风止痒颗粒

D.京万红软膏

E.阳和解凝膏

3.消风止痒颗粒除消风止痒外,又能

A.活血化瘀

B.清热除湿

C.散结消肿

D.凉血利湿

E.清热凉血

4.紫草膏除化腐生肌外,还能

A.化痰散结

B.燥湿清热

C.活血软坚

D.解毒止痛

E.祛风止痒

5.主治轻度水、火烫伤,疮疡肿痛,创面溃疡的成药是

A.当归苦参丸

B.小金丸

C.消风止痒颗粒

D.京万红软膏

E.阳和解凝膏

1.某男,46岁。因脏腑实热、大肠火盛导致肠风便血,宜选用的成药是

A.紫草膏

B.地榆槐角丸

C.牛黄醒消丸

D.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E.连翘败毒丸

答案:B

解析:地榆槐角丸主治脏腑实热、大肠火盛导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门肿痛。

2.功能清热凉血,养血润肤,祛风止痒的成药是

A.消银颗粒

B.当归苦参丸

C.消风止痒颗粒

D.京万红软膏

E.阳和解凝膏

答案:A

解析:消银颗粒的功能是清热凉血,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3.消风止痒颗粒除消风止痒外,又能

A.活血化瘀

B.清热除湿

C.散结消肿

D.凉血利湿

E.清热凉血

答案:B

解析:消风止痒颗粒的功能是清热除湿,消风止痒。

4.紫草膏除化腐生肌外,还能

A.化痰散结

B.燥湿清热

C.活血软坚

D.解毒止痛

E.祛风止痒

答案:D

解析:紫草膏的功能是化腐生肌,解毒止痛。

5.主治轻度水、火烫伤,疮疡肿痛,创面溃疡的成药是

A.当归苦参丸

B.小金丸

C.消风止痒颗粒

D.京万红软膏

E.阳和解凝膏

答案:D

解析:京万红软膏主治轻度水、火烫伤,疮疡肿痛,创面溃烂。

中药综合

1.中药引起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恶心、厌油腻

B.转氨酶异常升高

C.巩膜黄染

D.肝区疼痛

E.病毒检验阳性

2.含马钱子的中成药是

A.追风丸

B.舒筋丸

C.紫金锭

D.祛风止痛片

E.三七伤药片

3.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是

A.木瓜丸

B.舒筋丸

C.苏合香丸

D.独活寄生丸

E.更衣丸

4.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不包括

A.蛋白尿

B.肾区叩击痛

C.腹痛腹泻

D.氮质血症

E.酸中毒

5.金匮肾气丸所含的有毒中药是

A.附子

B.蟾酥

C.雄黄

D.朱砂

E.黄药子

1.中药引起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恶心、厌油腻

B.转氨酶异常升高

C.巩膜黄染

D.肝区疼痛

E.病毒检验阳性

答案:E

解析:中药引起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表现和急性肝损害。全身表现为纳差、乏力、恶心、厌油腻、尿黄等症状及皮肤、巩膜黄染等体征,也可有肝区疼痛、肝脏压痛、肝肿大;肝功能的改变,可有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异常升高,甲、乙、丙、丁、戊肝炎病毒检验全阴性,可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脂肪变性而致的中毒性肝炎、急性亚急性黄色肝萎缩的表现。

2.含马钱子的中成药是

A.追风丸

B.舒筋丸

C.紫金锭

D.祛风止痛片

E.三七伤药片

答案:B

解析:含马钱子的中成药有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伤科七味片等。

3.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是

A.木瓜丸

B.舒筋丸

C.苏合香丸

D.独活寄生丸

E.更衣丸

答案:A

解析: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有追风丸、追风透骨丸、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小金丸、风湿骨痛胶囊、祛风止痛片、祛风舒筋丸、正天丸、右归丸等。

4.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不包括

A.蛋白尿

B.肾区叩击痛

C.腹痛腹泻

D.氮质血症

E.酸中毒

答案:C

解析: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有少尿或多尿、蛋白尿、管型尿、血尿、腰痛或肾区叩击痛、肾功能降低或衰竭、氮质血症、酸中毒、电解质平衡失调,甚至尿毒症等。选项C属于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

5.金匮肾气丸所含的有毒中药是

A.附子

B.蟾酥

C.雄黄

D.朱砂

E.黄药子

答案:A

解析:金匮肾气丸所含的有毒中药是附子。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有追风丸、追风透骨丸、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小金丸、风湿骨痛胶囊、祛风止痛片、祛风舒筋丸、正天丸、右归丸等。

西药一

1.高血压患者首次服用哌唑嗪片治疗高血压,按正常用量服用,但是治疗时出现了眩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这种对药物尚未适应而引起的不可耐受的反应称为

A.毒性作用

B.首剂效应

C.继发性反应

D.副作用

E.后遗效应

2.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许多敏感菌株抑制,使肠道内菌群失调,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产生二重感染,这种不良反应属于

A.毒性作用

B.首剂效应

C.继发性反应

D.副作用

E.后遗效应

3.长期服用可乐定降压后突然停药,次日血压可剧烈回升,出现这种现象称为

A.停药反应

B.首剂效应

C.特异质反应

D.变态反应

E.继发性反应

4.假性胆碱酯酶缺乏者,使用琥珀胆碱出现呼吸暂停反应,该反应属于

A.停药反应

B.首剂效应

C.特异质反应

D.变态反应

E.继发性反应

5.“服用过沙利度胺的孕妇常分娩四肢短小的畸形胎儿”,该不良反应属于

A.特殊毒性

B.首剂效应

C.继发性反应

D.特异性反应

E.毒性作用

1.高血压患者首次服用哌唑嗪片治疗高血压,按正常用量服用,但是治疗时出现了眩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这种对药物尚未适应而引起的不可耐受的反应称为

A.毒性作用

B.首剂效应

C.继发性反应

D.副作用

E.后遗效应

答案:B

解析:首剂效应是指一些患者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如哌唑嗪按常规剂量开始治疗常可致血压骤降。

2.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许多敏感菌株抑制,使肠道内菌群失调,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产生二重感染,这种不良反应属于

A.毒性作用

B.首剂效应

C.继发性反应

D.副作用

E.后遗效应

答案:C

解析:继发性反应是指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如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或真菌繁殖引起白色念珠菌感染,亦称二重感染。

3.长期服用可乐定降压后突然停药,次日血压可剧烈回升,出现这种现象称为

A.停药反应

B.首剂效应

C.特异质反应

D.变态反应

E.继发性反应

答案:A

解析:停药反应是指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机体对这些药物产生适应性,若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易使机体的调节功能失调而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病情加重或临床症状上的一系列反跳回升现象,又称为反跳反应。

4.假性胆碱酯酶缺乏者,使用琥珀胆碱出现呼吸暂停反应,该反应属于

A.停药反应

B.首剂效应

C.特异质反应

D.变态反应

E.继发性反应

答案:C

解析:特异质反应也称特异性反应,是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病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如假性胆碱酯酶缺乏者,应用琥珀胆碱后,由于延长了肌肉松弛作用而常出现呼吸暂停反应。

5.“服用过沙利度胺的孕妇常分娩四肢短小的畸形胎儿”,该不良反应属于

A.特殊毒性

B.首剂效应

C.继发性反应

D.特异性反应

E.毒性作用

答案:A

解析: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属于药物的特殊毒性,均为药物或遗传物质在细胞的表达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药物致畸作用系指药物引起胎儿死亡、婴儿出现机能或结构异常的一种严重不良作用,如沙利度胺导致的畸形胎儿。

西药二

1.属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是

A.阿奇霉素

B.克林霉素

C.氨苄西林

D.替考拉宁

E.多西环素

2.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B.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C.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D.插入到细菌细胞膜中,使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大

E.抑制细菌的DNA拓扑异构酶Ⅱ和Ⅳ

3.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的骨髓炎首选

A.青霉素

B.头孢克洛

C.阿米卡星

D.克林霉素

E.米诺环素

4.下列对克林霉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与大环内酯类无交叉耐药

B.与林可霉素呈完全交叉耐药

C.化学稳定性好,对光稳定

D.口服后不被胃酸破坏,进食亦不影响药物吸收

E.活性比林可霉素强4~8倍

5.克林霉素与红霉素不宜合用的原因是

A.药理作用拮抗

B.不良反应叠加

C.后者血药浓度升高,不良反应增加

D.后者血药浓度下降,药效降低

E.无明显药物相互作用

1.属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是

A.阿奇霉素

B.克林霉素

C.氨苄西林

D.替考拉宁

E.多西环素

答案:B

解析: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包括林可霉素及克林霉素。

2.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B.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C.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D.插入到细菌细胞膜中,使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大

E.抑制细菌的DNA拓扑异构酶Ⅱ和Ⅳ

答案:B

解析: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大环内酯类药相同,即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3.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的骨髓炎首选

A.青霉素

B.头孢克洛

C.阿米卡星

D.克林霉素

E.米诺环素

答案:D

解析:林可霉素在体内分布广泛,包括骨组织及骨髓,主要用途是治疗骨及关节等的感染,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骨髓炎的首选药物。

4.下列对克林霉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与大环内酯类无交叉耐药

B.与林可霉素呈完全交叉耐药

C.化学稳定性好,对光稳定

D.口服后不被胃酸破坏,进食亦不影响药物吸收

E.活性比林可霉素强4~8倍

答案:A

解析: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可呈完全交叉耐药;林可霉素类药与大环内酯类药存在交叉耐药性。克林霉素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对光稳定,口服后不被胃酸破坏,在胃肠道内迅速吸收,空腹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为90%,进食不影响其吸收。盐酸克林霉素的抗菌活性比盐酸林可霉素强4~8倍。

5.克林霉素与红霉素不宜合用的原因是

A.药理作用拮抗

B.不良反应叠加

C.后者血药浓度升高,不良反应增加

D.后者血药浓度下降,药效降低

E.无明显药物相互作用

答案:A

解析:克林霉素与红霉素、氯霉素的作用机制相同,互相竞争结合部位,呈药理性拮抗作用,不宜合用。

西药综合

1.解热镇痛药是家庭常用治疗感冒发热、止痛的药物,下列关于该类药物用于退热的使用剂量,说法错误的是

A.对乙酰氨基酚用于退热一日安全剂量不宜超过2g

B.阿司匹林成人推荐剂量是0.3~0.6g/次,3次/日;儿童推荐剂量是30~60mg/(kg·d),4~6次/日

C.布洛芬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推荐剂量是0.2~0.4g/次,3~4次/日;1~12岁儿童推荐剂量是5~10mg/(kg·次),3次/日

D.贝诺酯成人口服推荐剂量是0.5~1g/次,3次/日;老年人≤2.5g/d

E.感冒发热如果自行治疗,最多服药不能超过5d

2.治疗发热成人服对乙酰氨基酚,每隔4小时重复用药1次,1次用量为

A.0.1~0.3g

B.0.2~0.4g

C.0.3~0.6g

D.0.6~0.7g

E.0.5~0.8g

3.用于晚期妊娠可使孕期延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宜用的是

A.对乙酰氨基酚

B.阿司匹林

C.布洛芬

D.尼美舒利

E.安乃近

4.某青年因高考前学习紧张性,长时间出现头痛、神经痛、痛经,推荐与解热镇痛药合并应用的药物是

A.地西泮

B.谷维素

C.苯妥英钠

D.山莨菪碱

E.复合维生素

5.关于硫酸氨基葡萄糖的用药指导,正确的是

A.适用于骨性关节炎的抗炎镇痛治疗

B.宜空腹服用

C.与NSAIDs合用,需适当增加药量

D.需连续用药4周左右

E.每个疗程之间需要间隔1个月

1.解热镇痛药是家庭常用治疗感冒发热、止痛的药物,下列关于该类药物用于退热的使用剂量,说法错误的是

A.对乙酰氨基酚用于退热一日安全剂量不宜超过2g

B.阿司匹林成人推荐剂量是0.3~0.6g/次,3次/日;儿童推荐剂量是30~60mg/(kg·d),4~6次/日

C.布洛芬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推荐剂量是0.2~0.4g/次,3~4次/日;1~12岁儿童推荐剂量是5~10mg/(kg·次),3次/日

D.贝诺酯成人口服推荐剂量是0.5~1g/次,3次/日;老年人≤2.5g/d

E.感冒发热如果自行治疗,最多服药不能超过5d

答案:E

解析:感冒发热自行服药时,用药不能超过3d,3d后若症状仍未缓解,需就医检查发热原因,再对症下药,以免延误病情。

2.治疗发热成人服对乙酰氨基酚,每隔4小时重复用药1次,1次用量为

A.0.1~0.3g

B.0.2~0.4g

C.0.3~0.6g

D.0.6~0.7g

E.0.5~0.8g

答案:C

解析:对乙酰氨基酚正常剂量下较为安全有效,大剂量对肝脏有损害,可作为退热药的首选,尤其适宜老年人和儿童服用。成人一次0.3~0.6g,每隔4小时1次,或一日4次,用于退热一日安全剂量不宜超过2g;儿童按体重一次10~15mg/kg,或按体表面积一日1.5g/㎡,每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每日少于4次,用药不超过3天。

3.用于晚期妊娠可使孕期延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宜用的是

A.对乙酰氨基酚

B.阿司匹林

C.布洛芬

D.尼美舒利

E.安乃近

答案:C

解析:布洛芬用于晚期妊娠可使孕期延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宜用。布洛芬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其镇痛作用较强,比阿司匹林强16~32倍;抗炎作用较弱,退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较持久。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轻,易于耐受,为此类药物中对胃肠刺激性最低的。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一次0.2~0.4g,一日3~4次;1~12岁儿童,每次5~10mg/kg,每日3次。

4.某青年因高考前学习紧张性,长时间出现头痛、神经痛、痛经,推荐与解热镇痛药合并应用的药物是

A.地西泮

B.谷维素

C.苯妥英钠

D.山莨菪碱

E.复合维生素

答案:B

解析:疼痛治疗的非处方药:①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首选;布洛芬——具有消炎、镇痛作用(胃肠道刺激小,耐受性最好);双氯芬酸钠二乙胺乳胶剂——用于缓解肌肉、软组织和关节的轻至中度疼痛。②对紧张性头痛,长期精神比较紧张者、神经痛、推荐合并应用谷维素、维生素B1。③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腹痛——氢溴酸山莨菪碱、颠茄浸膏片。

5.关于硫酸氨基葡萄糖的用药指导,正确的是

A.适用于骨性关节炎的抗炎镇痛治疗

B.宜空腹服用

C.与NSAIDs合用,需适当增加药量

D.需连续用药4周左右

E.每个疗程之间需要间隔1个月

答案:A

解析:氨基葡萄糖是骨性关节的一个成分,所以该药适合骨性关节炎的抗炎镇痛治疗,但有胃肠道刺激作用,需餐中或餐后服用。与NSAIDs合用时,其中一个必须减量。连续用药需6周左右,然后间隔2个月可重复给药。

法规

1.进口药品在境外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生产企业在获知之后应及时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报告的时限是

A.20日内

B.10日内

C.30日内

D.15日内

2.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并有专职人员(不得兼职)负责本单位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的是

A.药品批发企业

B.药品零售企业

C.药品生产企业

D.医疗机构

3.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应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的是

A.首次进口5年以内的进口药品

B.已受理注册申请的新药

C.已过新药监测期的国产药品

D.处于Ⅲ期临床试验的药物

4.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使用药品后,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药品不良反应属于

A.常见药品不良反应

B.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C.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D.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5.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使用药品后,发现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药品不良反应属于

A.常见药品不良反应

B.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C.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D.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1.进口药品在境外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生产企业在获知之后应及时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报告的时限是

A.20日内

B.10日内

C.30日内

D.15日内

答案:C

解析:进口药品和国产药品在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企业应当自获知之日起30日内报送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并有专职人员(不得兼职)负责本单位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的是

A.药品批发企业

B.药品零售企业

C.药品生产企业

D.医疗机构

答案:C

解析:药品生产企业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

3.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应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的是

A.首次进口5年以内的进口药品

B.已受理注册申请的新药

C.已过新药监测期的国产药品

D.处于Ⅲ期临床试验的药物

答案:C

解析:新药监测期以外的其他国产药品和首次获准进口5年以上的进口药品,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4.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使用药品后,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药品不良反应属于

A.常见药品不良反应

B.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C.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D.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答案:D

解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伤残或器官功能的损伤;危及生命;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等。

5.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使用药品后,发现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药品不良反应属于

A.常见药品不良反应

B.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C.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D.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答案:C

解析: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润德总复

最后个通关名额

考前18天

把分数直接送给你

点一下,今年药考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qiucz.com/dwgl/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