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青岛市召开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总结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年重点任务。
形势决定任务,行动决定成效。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们面临一些风险挑战,更面临新的机遇条件,各种利好因素正在不断集聚。
面对年,青岛的经济工作有哪些重任?如何落实?风口财经从四个维度进行了观察思考。
风口财经记者王好
站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新起点,经济工作千头万绪,于城市而言,善于抓住并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关键问题,就能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育新机、开新局,在推动经济提质增量中一马当先。
青岛刚刚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以下简称“会议”),明确五个方面重点工作,挖掘内需潜力排在首位。会议提出,着力挖掘内需潜力,做强经济增长引擎。深入贯彻国家扩大内需战略部署,纵深落实省“十大扩需求”行动。实施消费扩容升级行动。实施投资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旅游品质提升行动。实施城市更新突破行动。实施乡村振兴发展行动。
这是直面当前经济运行总需求不足突出矛盾的“青岛策”,也是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及时雨”。
消费扩容
政策接续发力烟火气又回来了
为什么扩大内需如此重要?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实施扩大内需,相当于推动消费与投资在需求侧的“双轮驱动”,对于促进经济“内循环”,激发城市跃迁升级的磅礴动能,作用不言而喻。
先来看消费。会议提出,实施消费扩容升级行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升级农村消费。
眼下,商场堂食重现排队等位、夜市小吃街叫卖声与点餐声此起彼伏……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在青岛,升腾的烟火气、找回的忙碌劲正在彰显着重新焕发的活力。
1月2日,台东步行街人来人往,又恢复了往日的喧闹。
盒马鲜生吸引客流16万人,同比增长15.8%,带动消费超万元,同期增长近三成;
利群金鼎购物广场每日销售额比节前增长超%,客流量比节前增长%;
万达西海岸广场每日销售额比节前增长超%,客流量比节前增长%。
......
统计显示,元旦假期青岛全市10大重点商贸监测企业(集团)实现销售额2.亿元,日均销售较节前增长近三成,消费活力持续稳步回升。
与此同时,青岛顶住疫情压力,稳住发展节奏,积极推动国家、省、市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亿元,同比增长0.7%,增幅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
成绩来之不易,更应清醒坚定。
受疫情影响,去年以来青岛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要想真正恢复“元气”,除了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带来的短期刺激,更需长远谋划,激发内生活力。
促消费、扩内需,青岛正在通过政策精准接续,持续加力。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年,青岛将在扩内需稳增长上持续用力。落实省“十大扩需求”行动,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开展“亿惠青岛消费年”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出台实施提振接触性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动文化旅游、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加快恢复。着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消费,支持住房改善、养老服务消费。鼓励发展直播电商等平台经济,繁荣夜间经济,新引进知名首店、品牌店、旗舰店家以上。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
1月2日,台东夜市小吃街人潮涌动。
不仅有长远目标,更有当下举措。近日,青岛印发《关于做好当前经济社会运行有关工作确保企业不停产项目不停工民生保障不受影响的通知》,开展惠民促销。春节期间发放万元惠民消费券,重点投放零售、餐饮、家电等行业,激发消费意愿,回暖消费市场。组织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发放文旅消费券。支持企业外摆及促销活动。允许符合条件的餐饮零售企业在指定时间段依法依规开展临时外摆。允许住宿餐饮企业利用自有场地依法依规开展线下宣传推广和促销活动,必要时可依法设置临时大型户外广告以及在城市建(构)筑物、设施上临时悬挂、张贴宣传品。
“市场的烟火气又回来了!”城阳区城阳街道吕家庄夜市商户朱小芳说,从疫情期间延长租期到日常夜市亮化、硬化等等环境提升,疫情三年来,作为个体工商户,她亲身感受到了不断优化的经营环境,正因为政策给力、管理得力,夜市客流量不断增多,让业户的生意和生活越来越好。
“青岛在扩内需稳增长上持续用力,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我觉得这是提振信心的好消息,可以让更多的政策惠及消费者,进一步拉动内需。”青岛市政协委员赵蓉说。
投资提质
大项目组团开工以优质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扩内需,消费与投资恰如左膀与右臂。年1-11月份,青岛完成投资同比增长.%,较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较1-10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全省0.9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其中,11月当月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6.5%,较10月当月提高2.5个百分点。
扩投资、稳增长,青岛正处在吃劲的时候。会议明确,实施投资提质增效行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扩大产业项目投资,加强新基建投资,强化要素服务保障。
项目建设是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抓手。就在此次会议召开前几天,青岛市年重点项目名单出炉。这份名单可谓含金量十足,不仅在于涵盖了总投资1.38万亿元的共计个项目,更在于项目本身自带的“高质量基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例如,个重点项目中,总投资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1个、50亿元-亿元的产业项目29个,同比分别增加5个、19个。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类项目共26个,同比增加12个。
又如,“四新”经济项目多。个重点项目中,“四新”经济类项目个,占60.77%。其中,具有较高成长性的高技术创新型平台类项目68个。
再如,个重点建设类项目中,新开工项目个,占55.92%;其中年一季度新开工项目16个,占新开工项目的71.92%,为年一季度“开门红”提供了项目支撑。
“项目聚焦2条重点产业链,突出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六个城市’建设等重点任务,着力提升重点项目建设水平,大力促投资、扩需求、稳增长。”青岛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果说项目是抓手,那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就是扩投资的“流量场”,经济发展动能的“导入器”。数据显示,年1-11月份,青岛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占全部投资比重的26.5%,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投资作用突出。
会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突破行动,抓好十大攻坚,加快推进年度投资亿元的个项目。
眼下,崂山区张村河两岸及株洲路两侧区域低效片区的开发改造,如火如荼。片区内的城中村加速腾空,取而代之,中科曙光、虚拟现实产业园、一汽研发中心、东华软件等一批支撑力强、产业基础好的项目开工建设,为未来崂山区的经济发展和活力提供重要支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城阳区,年三季度腾地达到亩,累计腾空土地0亩。城阳均和北方总部等大项目都落户在低效片区,为低效片区的更新发展注入了源头和活水。
在西海岸新区王台老工业区,京东方等项目实现了规模化量产,联东U谷开园,芯屏新城雏形初现。
这些分布在青岛各个区市之中的经济发展“潜力点”,正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九大攻坚行动播撒的“城市之光”。
借着城市更新东风,一批产业项目加速导入。年,全市共安排建设项目个,年度投资.9亿元。截至年11月底,已开工建设项目个,完成投资.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进度的.8%。其中,57个项目已完工,已超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其中,青岛市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共承接落地项目个,总投资额亿元;签约项目60个,签约总投资额亿元;在谈项目73个,在谈总投资19亿元。
青岛市委副秘书长、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执行主任姜德志表示,年将继续加大对低效的园区、产业区和城中村的征迁力度,但是征不是目的,关键是要落产业,对低效片区腾空的用地要保证1/3用到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好项目、大项目的落地力度,加大2条产业链不断地延链、强链工作。
乡村振兴
聚力改革富农提升释放消费投资巨量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5年)》指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释放内需潜能、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坚持全国一盘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充分释放内需潜在势能。
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行动,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此前发布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则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持续用力”列入年青岛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做好的十二个方面工作之一。提出开展乡村振兴发展行动,持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青岛城阳区城阳街道南部的前桃林社区,是一个居住人口约人的社区,农村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释放令从事社区商业运营的鲁基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耿明印象深刻,“我们非常看好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为农村社区商业带来的发展潜力,即便近两年疫情有所影响,我们在前桃林社区运营的1.万平社区商业网点出租率仍然保持在85%,汽修服务业建成规模,并且正在根据农村社区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变化进行商业代换,引入康养等高端服务业态。”
前桃林社区火热的网点运营背后,正是青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在势能的一个缩影。青岛是典型的大都市带大农村,全市10个区市中有7个是涉农区市,13个镇街中有82个是涉农镇街,全市确权登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91万人。统计显示,年前三季度,青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6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为2.00:1,低于去年同期水平(2.03:1),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前桃林社区网点的汽修服务业渐成规模
农民增收既关系民生福祉,也事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数百万农民同步迈向现代化,能够释放出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
据悉,年,青岛将聚力改革富农提升。强化改革、衔接、主体关键支撑,拓宽村集体和农民稳定增收渠道,不断夯实强村富民基础。用好改革试点。以国家级和省级试点为突破口,在二轮土地延包、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农业经营体系改革等方面,趟出青岛路径,引领农村改革走深走实。实施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增收攻坚行动,在20个镇街实施20个抱团发展项目。全面实施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探索“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新模式。
拓展有效衔接。突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拓展脱贫攻坚任务重点村三个重点,用足用好财政衔接资金,在产业、创业、就业等进行多维度帮扶提升。
壮大新型主体。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对于农民合作社,着力强示范、清异常,确保示范社占比高于总数5%。对于家庭农场,全面开展“一码通”赋码,推广“随手记”记账软件,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推广“农户土地集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组织”生产托管模式,以及“土地入股+保底收益+增收分红”利益联结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