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草根剧团逆袭记

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文来源:南京日报」

12月24日中午,溧庆黄梅戏剧团的演员们在江西上饶万年县忙着化妆、换装,为当天下午的演出做准备。临时戏台前,村民们翘首以盼,提前1小时来占据最佳观看位置。

临近春节,正是民间剧团的演出旺季。“农村修家谱、庆生等‘大事’,都有唱大戏的习俗,目前我们的演出已经排到明年三月了。”溧庆黄梅戏剧团团长陈祥飞说,最近业务接踵而来,手机每天响个不停,这趟在江西的密集演出将持续到腊月二十七。

溧庆黄梅戏剧团是一支来自溧水的民间剧团,每年演出达多场,走遍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等省市的近千个村落。不久前,其创作的现代剧《永远的记忆》获得首届南京市公共文化“星辰奖”戏曲类评选一等奖。

这支来自乡土、成长于民间的草根黄梅戏剧团为何这么“火”?陈祥飞告诉记者,一方面与剧团自身努力提升企业化管理水平有关,另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的扶持。

出于对戏曲的热爱,陈祥飞年回乡接手剧团,“一开始没有市场,演员工资都发不了,也留不住人。”陈祥飞把剧团当企业管理,主动走出南京,以价格优势开拓新市场。

剧团的演出舞台都在农村,演职人员一般也住在村子里。为了给地方和观众留下良好印象,剧团有三条“铁律”:一是不得给地方增添负担;二是每周定期排练,提升演出质量;三是穿上戏服不能吃零食。

“如果印象不好,别人下次就不会再请了。”陈祥飞说,团成员虽然很年轻,但都很能吃苦,帐篷随身带。记者探访剧团时曾看到,十几个人住在一间仓库,几块木板拼起来就是床,中间空地上还支着帐篷,这样的条件对剧团演职人员来说已习以为常。

该团常年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巡回演出,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随着剧团名气越来越响,身价也跟着涨,每场演出价格从原本的五六千元增加到1.2万元以上,剧团按月发工资,演员月收入达万元以上。目前剧团共有演职人员42人,平均年龄34岁,国家三级以上演员17人,从灯光师、舞美、导演等人员阵容,到调音台、音响、LED显示屏、布景等设备一应俱全,跻身“南京市五星级群众文艺团队”。

作为安徽省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的实习基地,溧庆黄梅戏剧团吸纳了很多该校毕业的科班学员。今年,在市、区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梅花奖”获得者何云在该团设立“名家工作室”,何云定期为演员授课,进一步提高了演员的专业技能。

溧水相关部门从专业指导、解决场地、购买演出等方面对剧团进行扶持。经溧水区委宣传部牵线搭桥,溧庆黄梅戏剧团获得全年演出超场的小剧场演出,不仅解决了剧团淡季演出少的问题,还弥补了疫情带来的影响。

据悉,全市有数百个民间剧团,他们大多像溧庆黄梅戏剧团一样奔波在乡间,通过整齐的阵容、真实的内容、接地气的表演,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产品需求。日趋繁荣的民间剧团正成为“文艺南京”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南报融媒体记者胡英华

通讯员李立张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qiucz.com/glcx/12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