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斤重的肛瘘病人要做手术,当了14年医生的施凉潘还是头一回遇到。
施医院城东院区普外科主治医师,他说,这周一科室里来了位肛瘘病人,“他刚来时,我们医护人员都惊呆了,多斤,差点连病房的门都进不去……”
昨天上午,海都医院城东院区普外科病房,见到了术后的“重量级”人物——32岁的杜先生(本报曾于年报道,洛江马甲人,当时他的体重公斤)。听说,他也是有医院接诊过体重最重的病人。
而这么一台半小时的手术,却让医护人员使出了浑身解数。
多斤重患者麻醉插管全麻才搞定
想要给杜先生这样“重量级”的病人检查身体、手术,着实是个大难题。
施医生说,他当医生10多年来,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病人,医院不收治,比如,正常量血压的袖带,都套不进去。
施医生介绍,杜先生3年前就患有肛瘘,之前在其他地方做过手术,但没有痊愈,反反复复病发。生活上很不方便,只能天天躺在床上。
再加上杜先生身高cm,体重多斤,BMI指数78.9,正常人BMI的指数是18.5~23.9,杜先生的情况属于非常肥胖。因为过于肥胖,杜先生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色素代谢等疾病,所以手术前的准备要充分,并且尤为重要。
医生们先是召集了相关科室的医生,来帮忙做心脏、肺等脏器的检查,然后联系到了麻醉科的主任医生。普通人采用的麻醉办法是硬膜外和腰麻,但由于杜先生的脂肪太厚,这两种办法对他不管用,只能采取插管全麻的方式。施医生说,这种麻醉方式一般用于肠胃等比较复杂的手术。
8个大汉合力帮他翻身3位医生做手术
要手术,首先要有一张手术床,而杜先生根本就躺不下50厘米宽的普通手术床。
一番商量后,医生们决定把普通病床当做手术床,推进手术室。但普通病床低,医生需要蹲着抬头仰望才能做手术,这又给手术增加了难度。
而手术体位也是关键,俯卧位即趴着手术,怕杜先生的心脏受不了;若是截石位即面向天躺着,杜先生的脂肪都往下垂,会导致肛内手术视野显示不清,影响手术操作。最后,施医生采用了左侧卧体位。手术室里,8个大汉使出浑身的劲,才把麻醉后的杜先生翻动过来。
杜先生做的是肛瘘部分切除+挂线手术,因为他肌肉松弛,手术时,动用了3个医生,同时将他的臀部掰开露出肛门后,才能够进行手术。施医生介绍,这个手术是通过一条橡皮条从内瘘口挂到外瘘口,然后拉紧橡皮条,通过橡皮条的收缩切割作用,一边缓慢切割瘘管组织,一边促进正常组织的生长,从而达到边切割边愈合的效果。
虽然23日的这台手术只需半个小时,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紧急情况,杜先生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心跳也突然从次/分下降到40次/分,而且脸部、四肢发绀(音为gàn,指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好在施医生事先准备好了喉罩插管,在拔除主管插管后,改用喉罩插管,面罩给氧,杜先生才转危为安。
正常人做完这种手术,都要住院观察半个月左右,但杜先生的情况特殊,他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术后还要对伤口进行清理,同时还要预防静脉血栓,得让他恢复饮食并且适当运动。
四年内又长了近百斤专家建议做减重手术
昨天,记者见到杜先生时,他正躺在病床上休息。他的双脚小腿、肚皮上有明显的色素沉淀,肚皮上还有一道道的纹理。施医生说,肚皮的纹理是因为胖给撑开的。
杜先生的母亲称,儿子从小就很胖。6岁时开始发胖,初二时斤重,因受不了同学讥笑辍学。4年前,本报报道杜先生时,他的体重是公斤。3年前,他到浙江一个亲戚家开的酒楼里上班,就开始变胖,现在已经超斤了。
杜妈妈说,儿子一顿饭差不多吃半斤米饭。主要是没有运动,基本都是躺在床上,晚上很晚睡,睡到第二天下午五六点再起来活动,走个米算是很远的路了,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下,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因为行动不便,也没有出去工作,就靠妈妈干农活养他。
施医生说,杜先生这种肥胖是一种病,单纯靠饮食和运动来减肥是不怎么可能的,只能考虑手术。施医生也就杜先生的情况,咨询了自己的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存川教授,王教授也建议杜先生要尽快实行减重手术。
海都记者尤燕姿文/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