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腹腔镜下胃肠肿瘤手术及内镜下切除胃肠肿物技术都日趋成熟,腹腔镜手术是目前首选的根治结肠癌、胃癌的重要外科治疗手段。
不仅能够达到开放手术的根治效果,
更具有微创的特点利于患者恢复,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得到提高[1,2]。
内镜中心镜下息肉切除技术也越来越成熟,EMR及ESD等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使很多较大的胃肠道肿物也有了不再行外科手术的可能。
内镜技术具有无创的优点,使一些可以局部肿物切除的患者避免了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切除肠管的创伤。
减轻了经济负担。
但部分肿瘤过大或者切除后证实是恶性,需要行淋巴清扫根治手术,进一步腹腔镜外科手术治疗就成了必须。
部分患者肿瘤未浸润浆膜层或者已经切除,腹腔镜下因为没有了传统开刀的人手触觉,对一些小肿瘤术中定位受到一定限制,腹腔镜下早期病灶的精确定位曾一度成为难题。
腹腔镜与内镜联合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近一两年国内出现了将纳米炭定位技术应用于较小胃肠肿物治疗的报道[3]。↓↓↓
目前,
我院普外三区与电子内镜中心
联合在本地区率先开展
将纳米炭术前定位技术
应用于胃肠肿瘤手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分享病例1」
▲内镜中心为患者行术前纳米炭定位。
病情:患者廖先生经腹部CT及病理确诊为降结肠癌,拟行腹腔镜下根治性手术治疗。但患者癌症病灶仅为3厘米,癌症病灶的附近,降结肠远端还有1个大腺瘤,为避免术中定位困难,术前实施肠道肿物纳米炭定位。
▲内镜下精准注射纳米炭定位。
治疗:在我院内镜中心经肠镜注射纳米炭染色精准定位的引导下,普三手术团队术中根据染色定位,精准、快速地完成了腹腔镜降结肠癌根治手术并一同切下附近的腺瘤。
▲普外三区为患者行腹腔镜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下清晰可见肿瘤的纳米炭定位术后标本淋巴结纳米炭染色清晰效果:纳米炭精准定位和淋巴示踪的功能为手术精准性,提高淋巴结清扫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术后结合快速康复的理念,廖先生第二天下地行走,第三天逐渐开始进食,第七天康复出院,患者和家人也很满意。
「分享病例2」
病情:胡女士,反复呕吐六个月,医院医院都无法明确原因,五个月共消瘦20来斤。
▲内镜中心为患者术前行纳米炭精准定位。
诊断:年2月来到我院后,我院运用多学科会诊MDT理念,普外三区、消化内科、CT室等联合会诊,考虑为一种少见病“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需要尽快行手术解除患者梗阻。然而无独有偶,患者术前检查胃镜又发现胃窦部也有一肿物,肿物狭长达2.5厘米,基底很宽广。肿物活检病理考虑炎症性息肉,伴有肠化生,有癌变风险,建议尽快切除。
▲内镜下肿物状态及精准纳米炭注射后影像
由于肿物基底比较宽,胃镜下手术出现穿孔和出血的风险较高,再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团队想尽量控制以最小的创伤为她一次性解决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梗阻及胃窦肿物这两个问题。
治疗:研究后,决定两镜联合序贯治疗,内镜中心先行术前纳米炭胃部肿物定位,普外三区为患者行腹部手术,通过纳米炭的精准定位,精准施行了胃部肿物切除的同时行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同时解决了患者两个问题,帮助患者走出了困境。
▲普外三区为患者行精准胃部肿物切除的术后标本。
从两个病例分享可见,采用纳米炭术前定位技术应用于胃肠肿瘤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结
纳米炭术前定位这一技术的应用
使部分「较小的胃肠肿瘤」患者在腹腔镜手术时变得更精准、更安全,
也可以通过淋巴示踪,提高「恶性肿瘤手术后」淋巴结的检准率,使肿瘤更加精准分期,利于术后综合治疗。
▲该技术经由普外三区和内镜中心的应用及推广,标志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与内镜中心方面的综合诊疗技术,更进一步地提高,让肇庆地区乃至周边地区的患者,享受更好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如果您感兴趣,可拨打以下联系方式
电子内镜中心:-消化内科:-普外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