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肛瘘癌变1例
01
一般情况
患者男,49岁。主因“间歇性肛缘肿痛伴流脓血5年,加重3d”以“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收住人院。患者自诉于入院前5年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肛缘间歇性肿痛不适,偶有脓血流出,流出后肿痛缓解,于入院前3d始,再次出现肛缘肿痛不适,疼痛逐渐加剧,遂收住入院。
局部检查:截石位肛缘9点位距肛门口1cm处见一2.0cm×1.5cm大小红肿区域,未见明显破溃,触痛(+),波动可,皮温高;3、6点位距肛门1cm处,各见一0.5cm×0.5cm大小的结节,局部无明显破溃,略触痛,指诊肛内同点位可各触及一结节,略触痛。血常规示:白细胞10.83×/L,中性粒细胞计数8.44×/I。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9%,淋巴细胞百分比14.7%。
02
治疗方法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在骶麻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根治术加肛瘘切开挂线根治术”,术中先用探针自6点位结节外口探查,探查内口通向肛内同点位齿状线处,打开结节外口至内口间组织,结扎内口两侧肛管黏膜,探查剪除残腔内坏死组织,修剪创缘至引流通畅;用探针自3点位结节外口探查,探查内口通向肛内同点位齿状线处,在结节外口处开一窗口,打开窗口至口间皮肤及部分皮下组织,结扎内口两侧肛管黏膜,探查剪除残端组织,修剪创缘至引流通畅,自3点位窗口至内口之间放置橡皮筋引流;此时肛内有大量“果冻样”脓液流出,探查来自9点位脓肿内口,在肛缘9点位做一切口,探查脓腔腔道清楚,同点位齿状线处触及内口,打开切口至内口间皮肤及部分皮下组织,结扎内口两侧肛管黏膜,探查剪除残腔内坏死组织,自切口至内口间置橡皮筋引流,查无活动性出血,修剪创缘致引流通畅。用双氧水充分清洗脓腔,以碘伏纱条创面填塞。术毕将9点位脓腔“果冻样”脓液送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示:未培养出致病菌。
术后予以抗感染、便后以硝硼散坐浴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中药生肌玉红油纱条创口换药以促进创口生长,对症治疗7d后好转出院。出院后在门诊换药,3、6点位创口甲级愈合,9点位脓腔愈合缓慢,至术后20d,脓腔再次出现“果冻样”分泌物,取分泌物及脓腔部分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回报未见异常,术后换药2个月创口愈合。术后1年,9点位创缘有肉芽性组织生长,取局部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示:黏液腺癌,免疫组化结果支持黏液腺癌,提示为基因甲基化或为林奇综合征,建议进一步做基因检测明确诊断。肿瘤标记物示:CAl99值54.6、CA值59.4。医院行放化疗后行手术治疗,术后1年随访复查未复发。术前检查及手术排除了胃肠道及直肠内肿瘤种植或沉积于瘘管的可能。
03讨论
肛瘘癌变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常被肛瘘的临床症状所掩盖,对可疑的患者应多次、多部位取材,取材不准常易误诊、漏诊,早期明确诊断后行手术根治,预后较好。针对肛门直肠疾病应早期诊治,以防长期慢性刺激而发生癌变。
END
排版:源于网络
文字:源于网络,侵删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