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直立行走的,而肛门开口向下,
肠道里的粪便,液体、气体,
为什么不会因为重力的作用自己流出来呢?
坐好小板凳
小编要开讲啦
1、自动控制
肛门在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自动工作状态,由号称“肛门第一卫士”的内括约肌自动控制,排便时肛门扩张,不排便时肛门闭合。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何谓括约肌?括是扩张,约是收缩、约束,括约肌就是可张可弛,可松可紧的肌肉,由于它位于肛管的最内侧,所以叫内括约肌。
括是为了排便,约是为了控便。
而有些人天生没有内括约肌,他们的肛门就是敞开的,除了肠道内容物会流出,直肠也会脱出。
2、人工控制
大部分时候肛门是由内括约肌来自动控制的,但有时候也需要人工来控制。比如想大便找不到厕所,怎么办?憋着!这个“憋”就是在主观意识控制肛门。
便意来了,说明有一定量的粪便到达直肠,刺激直肠壁,申请开门出关,这个时候本能的反应是内括约肌准备扩张开门,但这一过程都是自动行为。
开不开门最终决定权不在内括约肌,而由外括约肌决定
内括约肌由平滑肌组成,因此不受中枢神经控制,外括约肌由骨骼肌组成,可以受意识支配地收缩或者扩张。
正常情况下,如果你想憋便,外括约肌会通过收缩控制大便流出,而内括约肌也会很听话,放弃扩张。
但也有憋不住的时候。比如直肠粪便过多或是腹泻,直肠就会不断收缩,催促内括约肌松弛,这时候即使外括约肌不断收缩也无济于事。
因为外括约肌是骨骼肌,它会疲劳,而内括约肌是平滑肌,永远不会感到累。这个时候,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厕所,那就可能会上演你人生最不堪回首的一幕。
3、角度控制
一根水管拉直时通水量最大
而车辆在经过拐弯处时会减速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
角度会产生障碍
同样的道理,肛门的出口光靠括约肌来控便还不够,于是人体就在肛门和直肠的连接处制造了个角度来辅助控便,这个角叫肛管直肠角。
有了肛管直肠角,肛门通向直肠就不是一根直筒,好像在门口放了扇屏风,这为肛门的闭合又设置了一道保险。
4、衬垫控制
大家知道
水龙头和水管的连接处,会放置一个橡胶垫
这个橡胶垫被称为密封垫
↓
在人体肛门和直肠的连接处
也有这么一圈“密封垫”
当肛门闭合时起到密闭肛门的作用
人体的“密封垫”,医学上称之为“肛垫”
↓
肛垫位于
肛管齿线上直肠下端约1.5cm区域内
肛垫有着丰富的肛门感觉神经,当肠道内容物运行到直肠后,它首先知道你的便意来了,然后对它们进行识别,比如是粪便啊,还是液体、气体?
然后将这一情况向大脑汇报,脑中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放行还是劝退。
肛垫神经一旦被破坏,不能辨别肠内容物性质,就会出现肛门失禁。或者这些神经感觉不敏感了,排便导火索不能轻易点燃,就会出现排便困难。
综上所述
正是因为有了肛门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
肛管直肠角以及肛垫的联合控便
肛肠内的粪便、液体、气体并不会随时流出来~
▼
怎么样
今天这篇严肃推送有木有很涨姿势!
声明: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内容有涉及版权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为您的肛肠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原:阜医院)是一家医院,着重研究治疗各种疑难肛肠疾病,如高位复杂性肛瘘、嵌顿痔、复杂性混合痔、复杂性肛裂、重度直肠脱垂、小儿肛肠病、结直肠肿瘤等等,多项临床重点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省级、市级多个荣誉奖项。医院设有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医工作室,年在全国肛肠大会上发布数据,我院五大优势病种为: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和直肠脱垂。医院十余年如一日,用精湛技术守护您的肛肠健康。
有以下问题都可以向我院咨询
无痛胃镜
无痛肠镜
胶囊内镜
口臭
胃痛
胃酸
胃胀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食道炎
胃溃疡
急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炎
各种痔疮
肛周脓肿
肛瘘
肛裂
直肠脱垂
肛门直肠狭窄
肛窦炎
肛周湿疹
小儿先天性肛门畸形
肠炎
结肠瘤
直肠癌
便秘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出口梗阻型便秘
混合型便秘
结直肠息肉
溃疡性结肠炎
肛乳头瘤
肛隐窝炎
藏毛窦
坏死性筋膜炎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