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于这几种家庭

来源:中国nlp学院(ID:nlpcn)

曾经看过一个

一个女孩从来不敢穿裙子,也不好意思留长发,她对“我怕照镜子,觉得自己好丑。”事实上她长得很漂亮,样子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父母怕她早恋,从小打压暗示她,你样子丑,不好看,不要打扮......这让我想起知乎上一个很火的帖子:“从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感受?”

网友们各自写道:

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秀;说话声音低,不敢看人的脸;从来不或者很少拒绝别人;一直渴望成为那个大家都喜欢的人......因为自卑,他们不敢向前一步,无论工作还是感情;因为自卑,渴望别人的认可,渴望更多的好朋友;因为自卑,内心常常在崩溃的边缘游走......

看到这些,我很有共鸣。

因为我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自卑的人。没有人天生自卑,我们的自卑往往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今天的文章,想和大家认真聊聊,到底是怎样的教育模式,才会让我陷入长期自卑型人格,连自己都唾弃自己。我们又该如何,拯救自己。

01

喜欢打击孩子的家庭:父母的差评,是对我们最重的一拳。

一位朋友说:我妈从小就对我实施打击教育,我的成绩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年级前十名内。但无论我做得多好,我妈永远都在挑我的缺点,导致我性格内向、自卑,跟我妈也不爱亲近。我们的父母都很重视学习成绩,惯用的手段是一次次的打击:“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都错”“你到底有没有脑子”“你看看别人,还有理由了”

我曾听过一位朋友和父母说:“我知道别人很厉害,可是我一直都在努力,为什么你就没有看到过呢?”

网络有人问:“被父母骂得想自杀是种什么体验?”一个网友的回答令人心酸不已:在我伤心难过得哭到虚脱的时候,父母却看着我说发什么神经,除了绝望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父母的差评,有时就是往我们脆弱的心灵,击打得最重的一拳。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写道: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且会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许多极端行为。相反,我更喜欢电影《奇迹男孩》的教育方式,因为太暖心,我已经重温好几遍了。电影说的是一个从小面部畸形的小男孩奥吉从家庭走出来,融入社会的故事。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感人至深,当奥吉听见最好的哥们威尔说,“如果我和他那样,我就自杀”。奥吉的心一下低到了谷底,对一个天生残疾的人来说,再没有什么比好朋友的嫌弃更绝望了。奥吉哭着问妈妈:“是因为我的脸他们才不喜欢我,为什么我这么丑?”妈妈安抚他:“你并不丑。”奥吉当然不相信:“因为你是我的妈妈你才这么说。”妈妈说了一句话,改变了他一生:“正是因为我是你妈妈才最重要,因为我最了解你。你并不丑,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有痕迹,这是记录我们人生轨迹的地图。”

一个自小被打击,和一个从小被激励的人,内在的力量是完全两样的。

将来面对同一个工作,喜欢的爱人,被激励的人会奋力争取,被打击的人却还在低着头说:我不行,我不配,我不值得。后者自卑的人,真的很难再幸福起来。

02

要求懂事的家庭:懂事孩子的崩溃,都是静悄悄的。我现在特别怕听到,身为父母的人说:“我的孩子特别懂事。”因为懂事往往是一种假象,它的本质是自卑,当父母被假象欺骗,我们也就错过了性格发展的最佳时间。朋友小高说:“我小时候,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喜欢很多东西,那会哭着闹着让爸爸妈妈买。后来他们一直对我说,“要懂事”,我也记不清到底讲了多少次;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看到喜欢的东西,再也不敢跟爸爸妈妈说,我要这个。长大后,我顺便给自己洗脑,你这个样子,买那么好做什么呢。”这不就是自卑吗?她一直重复两个字:不敢。不敢自私,不敢任性,不敢不懂事。很多自卑的人一生顾着懂事,却从来不懂自己。他们压抑自己的需求,对外界只敢说“好”、“可以”、“没关系”。他们经常讨好别人,认真完成任务,规规矩矩生活,却常常活不出自我。知名作者韩大茄在《懂事的背后是深深的自卑》一文中写道:“懂事是一种毒,一旦形成了这个印象,它就会绑架你坚持下去。因为我很早就知道,一个熊孩子只要做一件暖心的事,就会让人交口称赞。而一个懂事的孩子做了一件出格的事,会让父母大失所望,前功尽弃。所以有时候必须顶着"懂事"的光环坚持到底,不断地忍让。发现懂事的背后是深深的自卑。感觉自己随时都有可能失去,不敢对抗,所以一直活得小心翼翼。”03情感绑架的家庭:“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很多父母把自己的希望和精神放到了孩子身上,而且不断地说,非得让孩子知道。在他们看来,只有让孩子愧疚,孩子才会更有动力学习。“你是我们全家的希望。”“你不用管我们,你过得好就可以了。”“我们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我们每天早出晚归还不是为了你。”

朋友小钟从小到大,成绩都在班里排名前列,但一直唯唯喏喏,像一只躲在角落里的小老鼠,我一直以为她天生就这样。

直到有一天她跟我说:“你知道吗,我中学时得过抑郁,想过要自杀。我妈总和我说,我是她的全部。每次听到这个话,我就觉得全身透不过气。高三那年,整晚整晚的失眠,睡不着,害怕出错,害怕考不好。有一次考差了,我离家出走了。我怕看见她的眼神,那种眼神,就像我偷了她全部的钱一样。”后来,小钟还是被妈妈找到了,妈妈说,你是个什么东西,考这么个成绩,还要跑......没有任何安抚。小钟说:“我觉得从小到大,她就像把自己绑在我身上一样,时时刻刻有一只眼睛在盯着你,什么都不敢做,什么都怕犯错误,能不自卑吗?”每想起这段话,我都很心疼小钟。04自卑的出路,“这不是我的错”。成年后我们,该如何从自卑中走出来?在电影《心灵捕手》中,主人公威尔,有着天才数学家的禀赋却到处打架,只能在大学里当清洁工,也没人想要挽救他。直到他遇到心理咨询师肖恩,肖恩敏感地觉察到这个少年埋藏心底的自卑。多轮较量后,威尔终于说出了心底的阴暗往事:童年时,他被没人性的养父虐待,被利器伤,被拿烟戳,隔三岔五被打得一身青,甚至被人强暴......肖恩温和地看着他,一点点靠近,拍着他的背:孩子,那不是你的错。威尔愤怒地推开,肖恩又说,孩子,那都不是你的错。“去他们的,好吗!”肖恩一遍遍地对他说:“这不是你的错,去他们的,好吗?”就在某一刻,威尔的眼睛亮了。他开始接受肖恩的建议,重新学习;也消除了人际隔阂,找回了自我和爱情。为什么一句“这不是你的错”,就能化解威尔童年的阴影?因为他第一次体会到,我是值得被爱的。“我不被爱,不是我的错,是别人错了。”一直以来,他一直用父亲的虐待对待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不该活在这个世界上,而自暴自弃。我们可能没有这样的童年创伤,也一样难逃自卑的阴影。当你没有满足他们的期待时,他们会否定你做为一个人的全部价值,“你这么没用,怎么值得我们爱呢?”如何从自卑中走出来,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能像肖恩一样:学会无条件地积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qiucz.com/glyw/8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