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奥运冠军全红婵爆红3天后,我最担心

Ryan来源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全红婵到底有多牛?

这两天,满屏都是全红婵的新闻。

随便打开一个社交平台,都是她那犹如教科书般的跳水动作。

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中,14岁的全红婵一鸣惊人,以总分.2的分数夺冠,领先第三名90多分,还一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五次跳水,三次满分。

在空中的时候,她的身体崩得笔直,和水面呈90度,入水的时候,少有涟漪,几乎看不到水花。

也难怪网友惊呼:

“我吃火锅煮个牛肉丸,水沸腾的都比这大。”

“下饺子都比她的水花大。”

解说员也忍不住感叹:

“像吸水机把水都吸进去了,一点水花都没有!”

“其他选手看到全红婵的完成会绝望吧,全红婵可能是多少年难遇的跳水天才。”

甚至,外界还评价全红婵,八成是会“水花消失术”。

然而,更难以置信的是,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连入选国家队都还不到一年时间。

7岁,全红婵开始接受专业训练,11岁,她冲进了广东省跳水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年,她获得广东省跳水锦标赛3项冠军;

年,又获得广东省跳水锦标赛5项冠军。

年,国家队向全红婵抛来橄榄枝。

之后,在三站跳水队奥运选拔赛上,她惊艳全场,拿下两个单人10米台冠军,博得了一张宝贵的奥运门票。

而回看同时入选的队员,全都是经验比她丰富,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老将”。

可全红婵一路高歌猛进,用实力证明着自己,她不断攀爬着更高的山峰,实现着更大的目标。

从入选国家队,到成为世界冠军,全红婵只用了10个月。

有人说,全红婵的时代来了,作为本届奥运会的超级黑马,她一战成名,天下皆知。

“我的心里隐约有一丝担忧”

最小冠军、打破纪录,这些词叠加在一个14岁的小姑娘身上,无疑会掀起一阵狂欢。

所有媒体竞相报道,所有人也纷纷送上掌声。

除了吴敏霞、陈若琳等世界冠军称她为小小偶像,好莱坞演员、模特帕利斯·希尔顿也专门发微博称全红婵是“yyds”。

这样破次元壁的赞美,印象里好像还是头一次。

由此可见,“全红婵”这三个字已经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符号,印在了跳水台。

大家都说全红婵是天赋型选手,说她就是为跳水而生的,可是省队教练何威仪说:“全红婵每天练习多跳,努力训练才换来今天的成绩。”

在夺冠后的发布会上,记者说:“全红婵能介绍一下能跳满分的秘诀是什么吗,是怎么做到能把水花压这么好的?:

“练呗,自己慢慢去练呗”,全红婵低声说道。

言简意赅,没什么华丽的词藻。

即使全世界都说她是天才少女,但只有全红婵自己知道,她这一路拼下来并不容易,尤其她是带着使命在拼。

什么使命?

“得冠军赚钱,给妈妈治病。”

全红婵出生在广东湛江的一个农村家庭,是村里38个低保户之一。

全红婵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爷爷的身体状况不好,要终日躺在病床上,奶奶年纪大了,也做不了什么重活。

所以,养家糊口的任务都落在了全红婵的父母身上。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年,妈妈出了车祸,落下了病根,失去劳动力不说,常年还要花费大量的钱治病。

顷刻间,全红婵的家犹如雪上加霜,所以全红婵拼了命努力,她迫切需要赚钱,来治妈妈的病,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一个14岁的孩子,本该可以撒娇任性,备受宠溺,可她早早就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

她没看过什么世界,她的世界里都是跳水。

有记者问她:“夺冠后的愿望是什么?”

她淡淡地说:“我连游乐园都没去过,动物园也没去过,想去玩游戏啊,玩抓娃娃之类的。”

你看,你唾手可及的,可能正是别人梦寐以求的。

终于,全红婵的心愿要实现了。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邀请全红婵去动物园和游乐园,送她门票,送她年卡,还送她终身免费游。

她想玩游戏、抓娃娃,游乐园就送她VIP接待和无限量游戏币;

她爱吃辣条,网友们就把如山般的辣条一箱箱堆在她家门口;

她梦想开个小卖部,有商家便免费帮她投资了一间;

她妈妈需要治病,有企业就承包了妈妈后续所有治疗费用;

甚至还有多家企业免费赠送她精装住宅、商铺以及奖金......

有人说:“你负责为国争光,我们负责把你宠上天。”

暖心又感动。

终于,这个14岁的姑娘在尝过常人无法体会的苦难后,迎来了一点曙光。

可不知怎么,在全民狂欢般送温暖的背后,我涌现出了一丝担忧。

别让全红婵变成下一个刘翔

说全红婵有天赋也好,说她努力也好,她的成绩属实令人震惊。

这种震惊就和刘翔在年雅典奥运会中一举夺冠一样。

那届奥运会米栏的决赛,绝对是可以载入中国史册的一场比赛。

21岁的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成为史上第一个获得奥运田径短跑项目世界冠军的黄种人。

忘不了他当年领奖时,身披国旗,跳上奖台,脸上难掩的骄傲。

忘不了他哽咽着说“谁说黄种人不可以拿到奥运会前八名,我要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奥运会冠军”的震撼。

更忘不了那一年掀起的“刘翔热”,他成了中国的英雄,成为备受追捧的偶像。

可是后来呢?

刘翔从神坛跌落到了人间,而将他从神坛拽下来的,可能还是当初那一批将他拱上神坛的人。

年北京奥运会,人们都希望刘翔能够在家门口再次夺魁,却没想到,枪响后,刘翔跑了几步,就呈现出了痛苦的表情。

他停了下来,单脚跳着往回走去。

走到一半,刘翔又再度转身,走完了全程,结束的时候还亲吻了奋斗12年的跨栏。

那一幕,真让人心酸。

可是没人管他为何退赛,没人担心他的伤势,所有的谩骂声如波涛汹涌,全部涌向了他。

“刘跑跑。”

“演技一流。”

“脚跟腱断裂就不跑了?”

刘翔没有解释,他带着骂声退役了。

终于,刘翔的时代落幕了。

13年,刘翔承受了太多的辱骂,人们全然忘记了他的12秒91,忘记了他这一生都在为国争光。

就像有个网友说的:

刘翔是唯一一个在直线跑道上真正能够超越黑人的运动员,甚至创造了连白人都没做到的记录。

刘翔参加了48次世界大赛,36次冠军,6次亚军,3次的季军,然而有些人却只记得他退赛两次。

而在13年后的今天,国人的记忆像被唤醒一般,意识到了对刘翔的苛责,甚至“欠刘翔一个道歉”的话题还冲上了热搜。

可是,13年啊,刘翔被骂了整整13年。

刘翔说:

“我认为真的没必要,人都会成长,年轻的时候说了一些话,我觉得能理解,真没什么,将心比心,可能我年轻的时候也会说。”

可是在问到“他最想回到哪个时候”,他说,我想回到21岁那一年。

啊,泪奔。

为什么要讲刘翔?因为我怕全红婵变成下一个刘翔。

因为他们都被捧到很高,因为他们都被认为是天才,因为他们都被寄予厚望。

我很担心,如今给全红婵送房子送礼物的那些人,会是下一个口诛笔伐她的人,与其这样,不如我们就把她当成意外惊喜,用一颗平和的心来看待她的所有胜利。

苏格拉底曾说过:“只盼少许,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

信仰刘翔是对的,追捧全红婵也是对的,可追捧需要理性,过高的期待会影响我们看待事情的客观性。

我坚信,那些曾经骂过刘翔的人,绝大多数并不坏,他们不过是抱着一颗爱国心,希望运动员为国争光。

可你知道吗?所有运动员从选择这份职业开始,夺金的希望就从来没有熄灭过。

刘翔如此,全红婵如此,所有的运动员也皆是如此。

高峰时不吹捧,低潮期不抛弃

果然,我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让人最害怕的一幕终究还是来了。

昨天,一则#全红婵家成网红打卡地#的消息冲上热搜。

各大网红,扛着机器,不辞万里跑到全红婵家打卡,每天几十上百人聚集在这里拍照,家里也突然冒出来很多没见过的亲戚,他们纷纷来和全红婵的家人套近乎。

全红婵的妈妈哭着说:“我从来不知道家里竟然有这么多亲戚。”

不由想起了《增广贤文》中一句很现实的话:“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高峰时吹捧,低谷时踩踏,是人心,也是人性。

但我还是希望,面对胜利,面对欣喜,我们都可以保持理智。

1、不过度期待。

作家安如意在《当时只道是寻常》中写下这么一句话:“亦会黯然,那年的情书,被遗忘的时光,当初樱花浪费的期待,还剩多少?”

这世上从来不存在超人,每个人都是凡人,刘翔是,全红婵亦是。

我们要欣赏他们耀眼的成绩,更要允许他们出现失误。

过度期待、抬高,只会一步步将他们从楼顶推向深渊。

真正的爱,是即使你信仰的东西失去光芒,你也愿意为他疗伤。

2、不妄自评论。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随意评判他人。

前几天,运动员王璐瑶曾因为一句“怂了”遭致别有用心的揣测和谩骂。

最后,她不得不删掉微博,向大家道歉。

她做错了吗,我觉得没有,任何比赛,输赢本就是常事。

为国出征的运动员,比赛失利后,不仅未得到安慰,反倒遭致一片谩骂,她的心情可想而知。

真正有修养的人,从来不会妄自评论他人,他们永远能温柔、友善的对待每个人。

3,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qiucz.com/glyw/9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