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事临床工作28载,始终牢记“生命相托,健康所系”的医者誓言,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刻苦钻研医术,以如沐春风的温情呵护患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带出了一支素质过硬的医护队伍。
他不仅是学科带头人,更是患者的贴心人。医院五病区(普外科、胸外科、小儿外科)从独立成科开始,在他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发展壮大,致力于胃肠外科创新手术的探索与实践,旨在用最小的创伤、为患者带来最佳的手术效果。
他就是医院党委委员、五病区主任童锋,一名对工作不厌其细、不厌其精、不厌其烦的外科医生!
01
拥有一支1+12医护团队
众所周知,1加1等于2,在五病区1加1却大于2。那是年6月,70岁的赵大爷(化名)因为反复便血半年,家人拨打医院时已接近昏迷,血红蛋白只有29g/L,白蛋白21g/L,急诊胃镜下发现胃十二指肠球后出血,且出血量大,内镜下止血非常困难,只能通过手术治疗。经过消化内科、ICU、麻醉科及五病区团队的多学科会诊后,童锋主任当机立断,开通急救绿色通道,为患者在全麻下行“经腹十二指肠切开止血+胃大部切除术+毕氏II式吻合+十二指肠造瘘术”。历经6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赵大爷转危为安。术后转入ICU观察3天,后转入五病区普通病房,应用术后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及营养支持治疗。
手术中
刚转入病房的那几天,护士们每天至少要花1个小时的时间帮助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每天评估患者步行的米数、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协助排痰等,实时观察腹部体征、进食和睡眠等情况及时与医生汇报。医生团队则每天根据患者的精神、活动、睡眠、进食、排便、体重改变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调整治疗方案,经过20多天的精心治疗及护理,赵大爷终于康复出院了!
康复训练
像这样的成功救治案例,在童锋主任的从医生涯中不胜枚举。他说:“在生命面前,只要有1%的希望必付出%的努力。”因为他知道,他挽救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患者,还有患者身后的一个个家庭。
02
用实力让患者留在兰溪
谈及科主任童锋,副主任医师潘海华说的最多的就是责任和担当,“在困难或者危险面前,他总是会第一时间出现,给我们一个安心的工作环境;在医疗工作中,他凡事都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面对心理压力大的肿瘤病人及或家属,他总是积极地开导,耐心细致地讲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千方百计为病人节省费用支出,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经济实用、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案,让病人得到最大的实惠。”
陈大伯(化名)大便带血半年到我院检查,发现距离肛门口4-5厘米处可见菜花样肿块,病理诊断:直肠癌。患者及家属了解了有关直肠癌患者术后“挂袋子,带着异味生活”的案例,一时间难以接受,特别是陈大伯,他说:“如果要切掉肛门让我一辈子在肚子上挂个大便袋,还不如死掉算了。”患者儿子也极力要求保留肛门。
从传统上说5-6厘米的直肠肿瘤属于低位直肠癌,常规开腹手术切除肿瘤时一般很难保留肛门,必须进行肛门联合切除并腹壁人造肛门,这样势必会给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方面造成不利影响,更何况陈大伯病变位置更低,难度更大!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基本原则是:保证肿瘤的根治性,保肛手术不能影响术后长期生存率,不能增加术后局部复发率。童锋主任了解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后,通过仔细检查和充分评估,组织MDT团队讨论,最终制定了一个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并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认同。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遵循术后快速康复(ERAS)理念,采用腹腔镜技术,克服男性患者盆腔狭小,体型肥胖,视野受限等诸多困难,成功为陈大伯施行了直肠肿瘤切除,并顺利完成低位直肠吻合,为患者保住了肛门。
图/童锋腹腔镜手术(与本案例无关)
现在,陈大伯每次回来复查,总是开心地说:“医院真是兰溪老百姓家门口的“浙医二院”。我生病虽然是不幸的,但我还是幸运的,通过你们的精心治疗,我下半辈子不用过“挂袋子”的生活。现在肚子上也只有几个小疤,根本看不出曾做过大手术。”
03
医疗质量管理不是一百分就是零分
在科室的质量建设上,童锋主任说:“质量不是一百分,就是零分。”一颗螺丝的松动,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事故,一个环节的纰漏,可能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从年开始,童锋主任带领科室全体医院医院的号召,在抓质量、讲安全、5S管理、扬正气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摸索创建过程中啃下了不少硬骨头。
年虽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五病区的平均床位使用率依然保持在%以上,科室开展各类手术近余台,开展胃癌、结直肠癌、肺癌等重点手术余台。随着住院人数的逐年增加,医护人员的加班加点更多了,他总是对大家说:“确保医疗质量不打折扣,患者的安全不打折扣。时刻把“安全”写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这绝不只是一句口号,在增加住院床位的同时,他要求科室人员努力降低病人人均住院费用,在他的影响下,“关爱患者,视病人如亲人”在五病区蔚然成风,赢得了社会好评和病人及家属的信任。
04
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学科带头人,童锋主任十分重视科室整体业务素质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对下级医师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无私的进行“传帮带”。他在科室开展业务讲座、查房指导,促进年青医护人员快速成长,为医院外科培养了一支坚实的后备力量。五病区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硕士学历1名,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年胃肠外科被评为兰溪市重点学科,年被评为浙江省加速康复外科示范病房,在医院“十四五规划”PPT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图/查房指导
杨乐是跟着童主任成长起来的青年医护之一。她说,跟着童主任已经有14个年头了,医院工作时没有任何临床经验,跟主任搭夜班时,病人血压变化了汇报主任、病人术后恶心呕吐了汇报主任、病人腹痛了汇报主任…一晚上不知多少次,而童锋主任总是不厌其烦地起来查看病人,然后耐心地讲解发生的原因及相关知识点,让人受益匪浅。“主任鼓励我们不懂多问,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病人的安全。”杨乐说。渐渐的,自己在临床中积累了经验,并将所学传授给新同事或者更年轻的一辈,这就是所谓传承吧。
在生活中,童锋主任总是体贴关心着每一位同事。谁家有点难事,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他像一位劳心的“老爸”,科室里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就像自己的娃一样,哪位如果还未处对象,只要他有意向总会尽力为他们张罗,因为他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找到幸福……
作为院领导,他自觉履行“一岗双责”,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在市委、市卫健局、医院党委领导下,童主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主动担当,迅速响应,履职尽责,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值守一线,为社区群众网上义诊,为患者排忧解难。他督导各个部门落实院部要求,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对各个部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业务开展情况、PDCA改进情况、病历质量、合理用药、推行临床路径、三级查房等方面进行检查,医院日常工作和“三乙”评审工作。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是童锋主任一直信守着的职业诺言,做手术、出门诊、例行查房、撰写科研文章,举办省、市级继教班,不断更新自己的医学知识……
面对总是排得满满当当的日程表和各种突如其来的加班加点,他早习以为常;与事业为伴,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前;他用满腔热血和实际行动践行了大医精诚的医学精神,彰显了救死扶伤的职业风采,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学宗旨,演绎了尊重生命的世间真情!
文/五病区杨乐
图/宣传中心
编辑/陆妙妃
审核/张伟艳
医院医共体宣传中心
投稿邮箱:yywl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