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南乐县运河两岸文化遗产历史名人,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南乐县运河两岸文化遗产

目录

1.史官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南乐文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宋耿落汉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濮阳市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佛善村支部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千口抗日武装联防区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中共直南特委第一支抗日武装四支队发源地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7.元村镇苏式粮仓

8.元村码头、渡口、石灰窑遗址群

9.后什固煤炭商号、码头遗址

10.傅家大院

11.碑刻

隋唐大运河(永济渠)南乐段属于大运河10个河段中的卫河段,是一条见证中国漕运兴衰发展史的河流。卫河南乐段由清丰县潮汪村入南乐县境,流经元村镇涨汪、百尺、元村集、后什固、谷村、梁村乡与寺庄乡部分村庄,由寺庄乡大北张村入河北省大名境,全长21.5公里,宽约米,面积约3.3平方公里。

清末民初,往来于卫河水上的货船达千余只,排水量百吨以上的大船约占1/3,船工有多人。历史上一直是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断船,总通航时间达余年。

隋唐大运河(南乐段)文化带现存文物遗址、遗产丰富。文物类别主要有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码头、仓储等。周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史官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南乐县文庙》、《宋耿落汉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濮阳市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佛善村支部旧址》、《千口抗日武装联防区旧址》、《中共直南特委第一支抗日武装四支队发源地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

1.史官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官遗址位于南乐县城西北18公里梁村乡史官村(原吴村)北,面积约二万余平方米,因遗址上有传说时代黄帝的史官、造字圣人仓颉的陵墓而得名。从科学试掘探明遗址文化层堆积深厚,内涵丰富。试掘证实该遗址是一处涵盖唐宋文化、汉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存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出土了汉代砖瓦、陶瓮,龙山文化时期灰陶绳纹鬲、缸、盆、泥质黑陶罐和骨锹、石铲。仰韶文化时期彩绘红陶钵、鼎、小口尖底瓶等器物残件。仓颉陵为土筑,呈圆锥形,高3米,直径13米,周围用青砖砌护,居于遗址中部东侧。陵前列有碑、坊、石翁仲、石望柱。西侧为仓颉庙,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年),始称仓颉祠,唐时扩建并改称仓颉庙,以后历代多有修葺。仓颉,相传为上古时代黄帝的史官,生有睿德,四目灵光,创造了文字,代以结绳记事,后人尊为造字圣人。史官遗址历史悠久,是南乐古老文明的见证,为研究古代城邑、汉字的创始和华夏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年10月史官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南乐文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乐文庙位于城关镇南街村内,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年),由当时的南乐县主簿叶伯瑾始建。永乐五年(年)知县吴文质、正统四年(年)典史周郁相继扩建,初具规模。弘治、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都做过增修扩建,在戟门和棂星门间凿有泮池,增添了东西两庑,扩建“德配天地”、“道贯古今”牌坊等。康熙十二年,又建名宦祠和乡贤祠,使文庙规模不断增大,并形成现今建筑布局。其中大成殿是豫北地区时代最早、保存现状较好的明代建筑,比北京故宫还要早近半个世纪,既有元代建筑风格,又有明代早期建筑特点。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乐文庙建筑群由三路院落构成,由西向东依次为学宫、文庙和文昌宫,是典型的庙学一体、左庙右学的布局形式。学宫区和文昌宫是以明伦堂为中心的学署建筑群和以文昌殿为中心的文昌宫建筑群。

3.宋耿落汉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耿落汉墓群位于福堪镇宋耿落村。该墓群共发掘了三座墓葬。由于三座墓葬在早期盗掘严重,共出土器物二百余件,多为陶器,其中釉陶较多,器形硕大,制作精美,特别是陶楼的细部纹饰刻画较为精美,表明东汉时期的陶艺水平已有了很大提高,釉陶的出现为之后瓷器以及三彩器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依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宋耿落汉墓群当为东汉东武阳侯具瑗的家族墓地,该墓地具有较为完备的祭祀系统,与墓葬形制结构、出土文物等一起构成了东汉晚期较为完整的宦者侯埋葬制度规范,填补了东汉晚期宦者侯葬制内容的空白,为研究汉代宦官官秩制度、宦者侯制度、宦者侯的“袭封”制度以及宦官丧葬制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材料。

年被南乐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1月被河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座墓葬的考古发掘报告《南乐汉墓》已于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4.濮阳市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佛善村支部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濮阳市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佛善村支部旧址位于濮阳市南乐县近德固乡佛善村,成立于年,创始人刘大风,是豫北地区成立最早的党的基层组织。年,中共大名七师特别支部书记刘大风,回到家乡佛善村,深入穷苦百姓茅棚草舍,广传革命思想,先后发展了刘峰、吴书升等第一批共产党员,并于当年4月,在佛善村成立了濮阳市第一个党支部,即中共佛善村党支部,刘峰任支部书记。

年近德固乡筹建了佛善村支部旧址纪念馆,占地约5亩,建筑面积平方米。年筹划重建了纪念馆,场馆建设主要突出党史教育功能,遵循与红色旅游景区和整体旅游产业规划相衔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原则进行建设。建筑面积平方米。

年11月,被南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7月,被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被濮阳市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千口抗日武装联防区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乐县千口抗日武装联防区旧址,位于县城东南边陲,包含张庄集、李家村、樊村、武家村、杜家村、阎村六个村。年“五?五”扫荡以后日军占领南乐,到处烧杀掠夺,修筑炮楼,实行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年秋季,县党组来到张庄集一带开展工作,决定以张庄集为中心,把周围六个村庄的群众组织起来,配合县独立团打击敌人,武装保卫家乡。在中共地方党组织领导和分区部队的大力支援下,建立抗日武装联防区,取名“武装联防”。

目前,“武联防”旧址还保存有联络处旧址、抗日小学教师宿舍旧址、被服厂旧址、医院旧址、敌工部旧址、兵工厂员工宿舍旧址、地道遗址、寨墙遗存等,对其进行修缮和展示,使其成为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启迪今人教育后代可发挥重要作用,年7月,被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中共直南特委第一支抗日武装四支队发源地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直南特委第一支抗日武装四支队发源地旧址,位于濮阳市南乐县近德固乡留固店村。l年l0月,中共直南特委书记刘大风,先后在清丰县青石磙村和南乐县近德固村召开特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建立抗日武装问题。会议提出了“誓死不当亡国奴,武装起来保卫家乡,就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口号,号召各界人士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支持和参加抗日武装。刘大风、晁哲甫、王振华在清丰、南乐西部地区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已有的党的外围组织“抗日救国十人团”为基础,联络居家的进步学生,迅速建立抗日武装。

四支队发源地旧址现保存有队部旧址、游击队队员宿舍1号和2号旧址。年7月,被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7.元村镇苏式粮仓

元村镇苏式粮仓位于元村镇北街,元村镇人民政府东侧,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平方米,砖木结构。现存有7座粮仓,其中,一、二、三号粮仓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四、五号粮仓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六、七号粮仓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整个仓储具有连片、集中的特点,保存状况良好。

年12月18日,元村镇仓储列入南乐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8.元村码头、渡口、石灰窑遗址群

码头遗址,位于卫河大桥东侧八十米处,码头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50米,现存面积约平方米。从所发现的遗物分布范围来看,应为当时的建筑材料物资集散场地。

渡口遗址,位于元村镇卫河大桥西约八十米处,南岸现存用砖砌渡口东西长约22米,北岸现存有砖砌渡口东西长约22米,平面皆呈方形。依据出土遗物特征,此渡口应为明、清时期渡口并一直沿用至现代。渡口道路总面积约米,从始建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

石灰窑遗址,位于元村镇北卫河大桥西约米处。经钻探,现存遗址东西宽约84米,南北长约63米,总面积约米,为石砌结构。

9.后什固煤炭商号、码头遗址:

后什固煤炭商号、码头遗址位于元村镇后什固北卫河南岸,连片集中。是历代煤炭、粮食等生活物资积散地。沿岸共发现煤炭商号遗址11处,分别是宏兴煤站、双义公煤行、同阖昌煤站、玉兴城煤站、信诚泰煤站、同源泰煤站、公义恒煤站、泰华煤站、协记诚煤站、余庆永煤站、县煤建公司,总面积约平方米。

10.傅家大院:

傅家大院位于元村镇谷村东西大街北侧,是一座具有中原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清代建筑群,是随着大运河漕运的兴盛而发展起来、集文武教馆于一体的体现运河文化的院落。嘉庆十二年,傅恭中武举后,大院得以全面修葺、增建,形成了具有防御功能的由五套院落组成的建筑群,成为大运河南乐段富有运河文化特色的大宅院。

11.碑刻

“右谕通知碑”

右谕通知碑刻立于大清光绪十一年(年),碑高2米、宽0.68米、厚0.22米,青石质。碑文竖行共21行,满行80字。该碑主要记述了卫河漕运的各项章程和违反章程的处罚办法,保护往来商船和客商。漕运章程的发布对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元村集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卫河东堤碑记”:

“卫河东堤碑记”立于中华民国十七年(),碑长2.31米,宽0.76米,厚0.25米,青石质,碑文竖排左读,7行,满行50字。碑文主要记载了时任南乐县长魏汉斌带领卫河周边群众三万余人,历经数月修缮加固卫河东大堤,防范卫河水暴涨,确保卫河沿岸村庄不受卫河洪涝之灾的大事件。

“望京”石刻:

望京石刻长1.16米、宽0.50米、厚0.18米,立于为元村集土城北门,正面刻“望京”二字,清同治元年()元村集仝立。早在北魏时元村古镇已有土城,共有四门。经历代重修,直到清晚期仍在使用,其中北门为“望京门”。该石刻从侧面反映了元村集在运河漕运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南乐县运河两岸历史名人

目录

1.仓颉

2.张公瑾

3.僧一行

4.谷那律

5.李义琰

6.张文瓘

7.魏允贞

8.李从心

9.梁天奇

10.石肯构

11.冯忠存

12.郭宝珊

13.张西三

14.铁瑛

15.刘大风

16.路恩梓

17.韩克华

18.端木梦锡

19.贾廷聚

1.仓颉,复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世称仓颉、苍颉。生卒年不详。据《万姓统谱·卷五十二》、《明一统志·人物上古》记载:“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仓颉为左史,沮诵为右史),汉字创始人。古籍中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仓颉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造字圣人”。2.张公瑾(年-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张公谨原为王世充属下洧州(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长史,与刺史崔枢一同降唐,任邹州别驾、右武侯长史。后在徐世勣等人的推荐下成为秦王府幕僚,并辅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出任代州都督,封定远郡公。贞观三年(年),张公谨担任行军副总管,随李靖征讨东突厥。次年,东突厥平定,张公谨进封邹国公,改任襄州都督。贞观六年(年),张公谨病逝,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谥号襄,贞观十三年(年),改封郯国公。3.僧一行(年~年),唐朝僧人。中国唐朝著名天文学家和释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谥号“大慧禅师”。唐朝开元九年(公元年),因为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有很大贡献。4.谷那律(?~约年),唐魏州昌乐县人,今南乐县元村镇谷村人。原为东夷族人,复姓谷那,后改为单姓谷,其后人便以谷为姓。在李世民的诸多文臣武将中,他并不是很出名的,因此,他的传记非常简略。谷那律被写入新、旧唐书的《儒学传》,《新唐书》说他“淹识群书”,在学识上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后来孔颖达奉诏撰《尚书正义》,吸收他为诸多高手之一。谷那律牵头,完善旧《集注》贯群书,有“九经库”之称。贞观中累迁国子博士,后来又被升迁为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他的事迹被载入《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之中。5.李义琰(?~年)唐朝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历任太原尉、白水县令、司刑员外郎、中书侍郎、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等职。李义琰有拨烦之才,在政期间,处理公务头头是道,审理案件黑白分明,为人正直无私,政绩卓然。垂拱四年(年),李义琰在只有丈宽的窄小房子内因病去世,他不畏皇权敢于直谏、身居高官却为人勤俭的德行为世人称赞。6.张文瓘(年—年),字稚圭,唐代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张文瓘生于隋大业二年,卒于唐仪凤三年,幼年丧父,及长,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多智谋政德。历任并州刺史、水部员外郎、东台侍郎、大理寺卿、宰相。张文瓘曾参与修撰《永徽留本司格后》。《全唐文》则收录其奏疏一篇:《谏造蓬莱上阳宫疏》。仪凤三年(年),张文瓘反对唐高宗征讨新罗,抱病进谏,不久病逝,追赠幽州都督,谥号懿,陪葬恭陵。7.魏允贞(2年~1年),字懋忠,号见泉。明代南乐县人。一生刚直不阿,清操绝俗,为民请命,直言敢谏,被海瑞誉为"直言第一"。万历五年(年),魏允贞举进士,授荆州府推官,擢御史。疏陈时弊,力攻辅臣私其所亲等弊,贬许州判官。久之,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建烽堠,加筑要害处边墙。旋又以边臣言朝事,夺俸。后累迁为右副都御史,仍屡陈时政缺失。二十九年乞侍养其父归。以守边劳进兵部右侍郎,寻卒。天启初追谥介肃。有《魏伯子集》。8.李从心(年~年),号介石,明代南乐县北南杨村人。少家贫,立志攻读,明万历二十年(年)中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工部尚书,曾任九江提督,总理河道,俗称"李总河"。李从心督浚九河,颇有政绩,被后世称为治黄专家。9.梁天奇(年~年),字元易,号震寰。明代南乐县东梁村人。少年寒苦力学,忠诚孝友,才极敏辩而貌若椎鲁,性极刚方而宽仁。万历四十七年(年)进士。人仕后,清正廉洁,持正不阿,直言敢谏,弹劾不避权贵,时人视为"殿虎。"10.石肯构(——),明朝大名府南乐县人,历任青城县主簿、宁阳县丞、昆山知县、宁海通判等职。崇祯六年,石肯构因政绩卓著,升宁海通判,可惜还未赴任便卒于昆山任上,年仅51岁。石肯构为人虚怀若谷,谦和宽容,孝友公正,不计得失。青城、宁阳、昆山等地百姓称石肯构为“青天白云”,故土南乐则称石肯构为“有光乃照”,世代相传。11.冯忠存(年~年),字性庵,清朝南乐县西韩留村人。雍正年间进士,授四川温江知县,深得百姓拥戴,地方人称“冯爷在,不留狱”。后因赡养年迈继母辞官。冯忠存在家奉养继母,始终足不出户,身不离左右。那时,继母年90有余,他也70多岁,常效仿《二十四孝》中老莱子“彩衣娱亲”的故事,逗继母开怀。继母岁寿终正寝,冯忠存年87岁,无疾而终。12.郭宝珊(年~年),年1月23日生于河北大名县(今河南省南乐县元村镇操守村)。幼年随家逃难到陕西,在洛川谢家峁村(今黄龙县三岔乡)落户。早年参加国民党军,曾任第17路军营长。年10月起义参加红军,任经改编属红26军建制的西北抗日义勇军司令员。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15军团第78师团团长,红28军边防团团长,陕北独立师第3团团长,神(木)府(谷)红军总指挥部总指挥。率部参加了隆坊镇、柳村原、南沟盆、贺家湾、杨家园子、马家平、劳山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区公安部队师长、副司令员,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被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誉为“红军骁将”、“中国夏伯阳”。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年11月27日在陕西临潼逝世。13.张西三(年~年),名汉杰,以字行世。南乐县梁村乡梁村街人。年考入大名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即大名七师)。1年10月,中共直南临时特委书记刘大风(安明)筹建抗日武装。张西三率守望队连人带枪参加地方抗日武装四支队,任第三中队队长。后任作战参谋、参谋长等职。年9月,张西三调任冀南军区九分区参谋长。年3月,冀南军区独立第五旅建立,张西三任旅参谋长,配合野战部队转战冀南、豫北,在解放楚旺、崔家桥、安阳等战斗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年3月,桐柏军区各部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五十八军,张西三任副参谋长,参加渡江战役。5月,张西三调任河南省军区军政干校副校长,后历任中南军区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校长、河南省军区参谋长。年,任中南军区防空司令员,年调任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年,张西三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年,张西三任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主管人事、基建、党务等工作。"文革"中,张西三遭长期破孩,被遣送到安徽屯溪机场"劳动改造",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年林彪-集团灭亡后,张西三得以回京,临时担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修建指挥部总指挥。年10月,张西三复任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年1月31日,张西三病逝于北京。空军政治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其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14.铁瑛(年~年),原名任鸿让,河南省南乐县元村镇百尺村人,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浙江省军区第一政委。1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一大队组织干事,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支队二团组织股长兼党分总支书记,华东军区警卫旅政委等。年7月后历任上海市公安总队副政委、政委兼干部部部长,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舟山地区革委会主任等。年3月当选为中共浙江省顾问委员会主任。铁瑛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党的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2月6日在杭州病逝,享年93岁。15.刘大风(年~年),原名刘介风,又名安明,河南省南乐县近德固乡佛善村人。求学期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时为"濮阳八才子"之一。受校长谢台臣等影响,逐步对《语丝》、《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及鲁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发生兴趣。后与同学创办了进步刊物《曙光》,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年10月,经英语教师、共产党员中共豫陕区委委员冯品毅介绍,与同学赵纪彬、李大山等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直南一带最早的共产党员,刘大风即为南乐县第一位共产党员,并在随即成立的大名七师学校党团支部任书记。从此,大名一带开始有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在整个直南、豫北地区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最早的地方。年底,刘大风首先在大名七师发展进步学生入党,又在本村发展刘峰入党。不久,刘峰又发展本村吴书升、潘斌、刘介法、吴思温加入中国共产党。年4月,刘大风组织建立了中共南乐县佛善村党支部,这是濮阳一带最早的中共党组织。10月,中共大名中心县委成立,刘大风任县委书记,负责领导大名、南乐、清丰、濮阳等县党的工作。12月,县委机关搬到佛善村刘大风家。

新中国成立后,安明历任河南省军区人武处处长、中南军区人武处处长、中共广州铁路局党委书记、中共广东省监委副书记等职。"文革"中,曾遭到迫害,后被平反昭雪,工作得到恢复,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四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常委,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会顾问、中共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委员。

年1月22日,刘大风病逝于广州,终年80岁。病逝后,中共中央、全国政协、中纪委等领导人赵紫阳、叶剑英、习仲勋、杨尚昆、宋任穷、王丛吾等分别发来唁电、敬送花圈,中共广东省委隆重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

16.路恩梓(.2-.10),字忠民,南乐县元村镇涨汪村人。父路芳洲,开明士绅,曾任大名府商会会长,在直南地区有一定影响。路恩梓性格豪爽,有胆略。“七七事变”后,路恩梓参加共产党在直南地区建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一四支队,任第二中队中队长,参加了小濮州狙击战和攻打清丰、龙王庙等战斗。年春,路恩梓带两个战士潜入南乐县善缘疃洪福寺,利用古庙会果断除掉恶僧,并当场张贴发布公告,揭露新来的和尚是日本特务的事实,有力地震慑了敌人。他“计除恶僧”以及“什固湾战斗”“内黄夺枪”“卫河遇险”“大闹大名府”“翟固突围”“乜庄血战”等故事,至今仍广为传颂。建国后,路恩梓被国家民政部批准授予“革命烈士”称号,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其事迹载入《南乐县志》《老革命同志回忆录》《革命烈士英明录》和《沙区革命斗争故事》及戏剧、小说、电影电视文学剧本。尽管“文革”以后,他的有些做法受到质疑,但他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的英勇事迹,普遍被人们赞颂,他的传奇故事广为流传,他的英名永垂不朽!17.韩克华(~)曾用名韩惠卿,南乐县梁村乡张庄村人。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军队和地方党政工作,曾任县抗日游击队大队长、冀南军区分区武装科科长、分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冀南军区武装部部长、武装委员会总会主任兼中共四地委武装部部长、南下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建国后,历任孝感专区坊员、中共孝感地委书记,武汉市委企业部、工业部部长,湖北省经委、省工业办公室主任,湖北省副省长(~),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年2月至年6月任国家旅游局局长。年4月任全国政协七届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年11月~12月率政协代表团访问阿拉伯也门、叙利亚和伊拉克。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年,因病于3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18.端木梦锡(年~年),名九龄,字昭敬,号梦锡,南乐县城关镇南街村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文化部国画创作组成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汉大学名誉教授,东湖书画院院士和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湖北分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端木梦锡一直在武汉教育界工作,毕生从事美术事业。擅长花鸟,尤以画梅、棕榈、蜀葵著称。但画得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梅花,有"丹青梅花王"之称。端木梦锡为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任民进武汉市顾问、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常委、市残疾人基金委员会理事等职。"池塘春草又青葱,老梅生花晚更红;人老宛如花正放,扬鞭四化立新功"。端木梦锡这首诗正是他自己一生的生动写照。端木梦锡于年8月12日病故仙逝,享年岁。19.贾廷聚(1.8—),南乐县元村镇后什固村人。中共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豫剧唐派艺术掌门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学会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豫剧须生泰斗美誉。年春,成立河南省廷聚唐派戏曲文化艺术中心,形成以流派为特色的河南戏曲研究与发展中心,为更好地传播戏曲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做出探索和贡献。成功策划和演出《中华唐迷聚中原》《唐派声腔艺术讲演会》等大型戏曲晚会,《三哭殿》拍摄成电影,复排《访帅出征》。年推出新编历史剧《布衣巡抚魏允贞》。该剧囊括年度河南省文化厅的县区级大赛的6项大奖,年荣获中国文化大奖金奖等奖项共计20多项,创造河南县级剧团荣获国家级大奖最多的纪录。来源:文化南乐

免责声明

(声明:“今日千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qiucz.com/glyy/9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