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到50多亿元,在高科华烨,销售收入跨越这样的数字鸿沟,只需要9年时间。10毫米到0.07毫米,在高科华烨,显示屏间距抹平这样的微小缝隙,也需要9年时间。
图为:高科华烨集团高效经营研发团队
9年,从白手起家到打破国外LED专利封锁;从名不见经传到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规模扩大,技术精进,这期间,有企业顶层设计者前瞻性的战略定力,有研发工作者的创新突围,也有一线实践者的踏实有为。
他们,让LED产业“发光”。
有远见的经营者:产业链上聚优势
年初,高科华烨确立了“练内功、优结构、促上市,打造超百亿规模产业”的发展目标。在总经理崔程远心中,百亿规模,这是一份笃定,更有着一条经得起考验的实践路径。
年,高科华烨成立之初,便提出了打造全产业链条的思路。当年,高科华烨第一个LED封装厂成立,从15条生产线开始做起。
年到年,企业先后铺开了半导体照明项目、室内外显示屏项目,集聚了从外延芯片到产品应用的产业集群,形成了从LED元器件到LED照明灯具和显示屏系列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条。
年,企业入股乾照光电和凯迅光电等芯片制造商,掌握核“芯”关键,建立起良性生态供应链。
如今,高科华烨LED封装生产线总数达到条,LED灯珠年产量亿颗,LED显示屏模组年产量万张,成为全国最完整的LED产业链生产基地之一和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LED生产企业。
纵观企业发展历程,一个“链”字贯穿始终。建设全产业链,是高科华烨经营团队一直以来坚持的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论是重组组织机构、转变经营重心,还是广铺销售渠道、扩大产业规模,每一次决定背后都有一个明确目标,发展全产业链LED产业,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作为高科华烨运营团队的核心人物之一,崔程远深有体会,“依托全产业链优势,企业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得以加强,使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取得巨大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
去年,高科华烨销售收入达到50.3亿元,今年又定下了冲击60亿元的目标。眼下,百亿目标任务已完成过半,崔程远信心满满。
敢突围的研发人:技术精进创“新”高
近年来,高科华烨走上了快速扩张的“超车道”,而真正让高科华烨站稳脚跟的,除了扎根市场不断扩大规模的踏实,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企业研发人员打破技术壁垒的一次次突围。
年,高科华烨常规显示屏产品已经取得市场广泛认可,企业将产品研发方向瞄准节能显示屏领域。彼时,市面上节能LED灯珠生产大多采用一种叫做共阴极双电压节能工艺,这种工艺在原理上容易实现,但由于国外专利壁垒影响,其生产的LED灯珠综合成本高、兼容性差。
想要降本增效,就必须另寻他路。“共阴极”碰壁,“共阳极”能否行得通?“要让共阳极工艺发挥与共阴极工艺同等节能效果,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解决两路正极线路之间的信号干扰问题。”高科华杰光电研发中心主任李少辉说,“虽然很难,但只有掌握这门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摆脱专利壁垒的束缚,实现自主发展。”
很快,一场“烧脑行动”开始了。现场走访调查采集数据,反复绘制图纸,试验、修改,再试验、再修改……一年多的攻关,九套设计方案优中选优,李少辉带领研发中心科研人员,让“共阳极”方案的信号干扰降到最低,让节能效率达到与“共阴极”方案一致,实现灯珠节能效率达到30%以上。
“掌握共阳极双电压节能工艺的企业,全国只有我们一家,利用该技术我们大大降低了成本,产品兼容性更强。”李少辉说,“我们生产的节能显示屏一年可为客户节约30%的电费,正是这样的优势,让我们的节能屏在市场上广受欢迎,成为我们目前户外产品的主打系列。”
在高科华烨,一个百余人的科研团队,让企业时刻保持创新的核心动力。
新技术向更“精“迈步——全面掌握刚刚兴起的MiniCOB封装技术应用,LED显示屏灯珠最小间距实现从0.毫米到0.7毫米的新突破,以0.1毫米的进步引领企业走向新的征程。
新产品向更“细”进发——完善技术细节,户外节能显示屏品质升级;增强抗扭曲能力,可弯可折的LED柔性软模组显示屏“柔”出创意;优化互动感应集成模式,创意十足的互动地砖屏“动”出精彩……
新力量翻涌中,高科华烨释放出更强大的活力。
能躬身的实践者:一线创新提质效
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纵观行业大势,把脉市场强研发。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则着眼手下操作,精益求精提质效。
高科华烨生产车间内,两种色彩穿梭在一排排高精尖的设备间。身穿白色工装的工人一人操作机台、一人配料上板、一人进行成品检测,每一条全自动流水线上只需三四名工人即可完成整条生产线的运行。而身穿蓝色工装的工人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