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4发布,乏味的创新,还是迎来果粉的追捧。
从AppleI算起,苹果电脑已诞生了46年。
从初代iPhone算起,苹果手机诞生了15年。
仅从时间来看,苹果公司的产品年龄都不大,但在科技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苹果公司的产品是如何进化的?
大概在十四五岁的时候,乔布斯看到有杂志报道,有人能免费打电话。
当时大概是上世纪70年代初,乔布斯一边心想怎么可能呢,一边又在寻找资料。
在一家图书馆里,乔布斯和好友斯蒂夫找到了一份ATT技术手册,原来当时打电话的嘟嘟声,是从一台计算机传到另一台计算机的信号,它可以控制交换机的工作。
花了三周时间,两人根据这个原理,模拟不同频率的嘟嘟声,做出了能免费打电话的“蓝盒子”。
两人弄到了梵蒂冈教皇的电话,冒充基辛格给教皇打电话,最后还是憋不住笑才穿帮的。
有了蓝盒子,就可以免费上网了,不用再支付高昂的网费。
但是,两人都没有电脑,想要买一台又没钱。
于是,只好自己动手做,年,纯手工打造的AppleI问世。
AppleI还算不上是电脑,只是微处理器。
但在当时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先进的科技设备了。
看到乔布斯他们做出了这么先进的设备,身边的朋友也想要一台。
因为是纯手工制作,就算是零件也是手工打造,做一台大概需要60个小时左右。
为了提高效率,他们在镀铜的玻璃纤维板两面腐蚀出铜导线,做出了印刷电路板,几个小时就能做出一台AppleI。
印刷电路板,这也算是比较先进的电脑配件了,乔布斯两人就准备多做点卖掉赚钱。
他们找到了一家计算机商店,老板很爽快地答应了要50套,不过不要电路板,而是要整机。
就这样,乔布斯他们开始了商业化。
在设计AppleII时,史蒂夫希望增加彩色图形界面,乔布斯希望不管是硬件爱好者,还是软件爱好者,都能使用,希望AppleII是一台功能齐全的个人电脑。
最终推出的AppleII采用米黄色的塑料外壳(其他电脑外壳是木质或者铁制),带有一个较大的光盘(存储),可以拓展内存,还有两个手柄和演示盒,可以编程。
这款作为苹果公司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电脑,受到了用户的欢迎,经销商蜂拥而至,16年卖了五六百万台。
AppleII发布两年后,乔布斯到施乐公司去拜访,施乐PaloAlto研究中心为pc的形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施乐很大方地为乔布斯介绍他们的研究,展示了三个项目,面向对象编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图形用户界面。
前两个项目乔布斯都没怎么听,注意力全放在了第三个项目,乔布斯惊叹:“这个创意太棒了。”
随后在年,苹果公司推出了全球首台图形界面计算机AppleLisa,将之前混乱的代码,变成了整齐的图形界面。
虽然这款电脑因为设计不够成熟,且价格高昂,早早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开启了苹果电脑的图形界面历史。
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Macintosh个人计算机,售价美元。
跟前几代苹果电脑相比,Macintosh的体积变小,颜值也更高。
这款电脑采用了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并且搭配了一块x的单色显示屏,光标、窗口等元素一应俱全。
后来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MacintoshK、Classic、LC等多个版本。
当时苹果电脑用的系统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称,被称作System,第一版是System1,下一版则是System2,以此类推。
System的功能迭代,体现了乔布斯惊人的想象力和用户洞察力。
System1系统开机后,有一个微笑的电脑图标,这就是最早期的苹果系统欢迎界面。
菜单和窗口出现,已经接近现在所使用的系统逻辑。
系统出错之后,会弹出一个带有炸弹的提示界面,当系统崩溃之后,还会弹出一个伤心的表情。
System1里面,已经出现了小游戏,这个画面,看起来也是相当精致了。
乔布斯曾吐槽微软没品位,字体都是抄别人的,所以,Macintosh从一开始就设计了自己的字体。
在System1当中,已经出现了文件夹的概念,但只是一个概念,没有实际功能。
在System3中,文件夹不再是一个虚拟的概念,有了实际的功能。
System3里垃圾桶(回收站)的图标上增加了有垃圾文件和已清空两种状态,并且给系统新增了一个欢迎界面。
游戏画面上,看起来也更复杂,更精美,有了空间感。
到了System5版本,Macintosh已经开始支持多任务运行,但受限于硬件条件,多任务运行时速度明显下降。
System6是一个阶段性集大成的版本。功能得到完善,系统版本和软件版本得到了统一。
最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