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微博上流行这样的一张关于排便姿势图片,许多人都被画面和旁边的注释给吸引了,在感叹这个冷笑话的同时医院却告诉我们,其实在图片上所谓的正确的排便姿势也是不对的,而且用这样的方式上厕所,一旦形成习惯,还有可能造成猝死,今天,胡志全教授就为大家好好说说其中的原因,告诉大家如何正确的排便,怎样更好的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不良习惯——排便时喜欢
读书看报、玩游戏、看手机
许多人排便时看书看报,甚至一部分人同时用手机,PSP玩游戏,用电脑等。他们一方面认为可以借机看一些东西打发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忽略便秘的痛苦。
但是,胡志全教授指出人的排便过程一部分是随意的,一部分是不随意的。有些人解大便时喜欢手里拿一份报纸或一本书,往往精力集中在看书上,使排便时间大大延长,这对身体是极其不利的。上厕所看书、看报、玩游戏、看手机,最大的坏处就是因为分心,延长入厕时间,造成下蹲和排便时间过长,会引起以下疾病。
(一)、导致肛门直肠淤血
长时间下蹲,会给下肢静脉增加负担,造成血管内滞血,导致肛门直肠淤血,进而会诱发一些直肠疾病。
(二)、造成习惯性便秘
在上厕所时,看书看报的一个用意本来是转移注意力,延长时间排泄,但事实上结果却恰恰相反。排便,是肌肉反射的动作之一,人体的中枢神经也都参与了这个反射活动。但如果在排便时看书,就会影响大脑皮层的便意,使得大脑皮层有意识地抑制排便,慢慢直肠会对粪便的压力失去敏感,使排便时间变得更长。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排便困难或习惯性便秘。
(三)、引发痔疮
大多数人都有痔疮,只是有的发作,有的不发作,有的症状轻,有的症状重。而在入厕时长时间读书看报,在延长排便时间的同时,容易造成肛门部位充血,从而引发痔疮的发作。同时,肛门充血还会误导神经系统,给中枢神经系统传递虚假的排便信号,使肛门长期感到坠胀。
而痔疮又能引发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各类肛肠疾病。
(四)、引发其它疾病甚至猝死
不良的入厕习惯造成入厕时间过久,不仅直接造成和加重各类肛肠疾病,更重要的是对那些本来就年老体弱甚至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上厕所排便时容易出现意外,如:晕倒或猝死。
防止便秘
小贴士
正常入厕时,不要携带书报,并力争在5分钟之内解决“战斗”,同时应不断进行提肛训练,这样才能有效防治痔疮等疾病。另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肛门、直肠和结肠是储存、排泄粪便的地方,粪便中含有许多细菌,肛门周围很容易受到这些细菌的污染,诱发肛门周围汗腺、皮脂腺感染,而产生疮疖、脓肿。因此,应经常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每日温水熏洗,勤换内裤,也可以起到预防痔疮的作用。
定时排便
健康的人直肠内通常没有粪便,早餐后引起的肠胃反射,结肠产生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内,当直肠内粪便蓄积到一定量时,就产生便意。
因此,最好能够养成每天早晨定时排便的习惯,对预防痔疮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当有便意时,不要忍住不去大便,因为久忍大便会引起习惯性便秘。
提肛运动
运动调养痔疮是很有效的方法,适当的运动能够减低静脉血压,加强心脑血管系统的机能,消除便秘,增强肌肉的力量。这对痔疮的防止很有作用。
饮食调节
生活规律化对预防痔疮发作非常必要,平时要多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西瓜、香蕉、番茄都具有润肠的作用;而生吃白萝卜,有通便的作用;在夏季,要多饮用盐开水,避免汗液排泄过多盐分。
专家简介:
胡志全:院长,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肛肠、胃肠病的诊治15年,擅长痔疮、肛裂、肛周脓肿、肛瘘、肛门皮肤病、便秘、结肠炎等病的诊治。特别对PPH、TST、COOK、HCPT等肛肠微创手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从医感言:专心、良心、责任心是每个医生行医时应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