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的肛瘘

一.路易十四他是法国波旁王朝著名的国王,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他长达72年的在位历史,使法兰西王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使法语成为整整两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外交和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他是西方升起的一颗太阳,也是名垂青史的“太阳王”。他就是法国的国王路易十四。是他将法国从一个羸弱的国家一跃成为西方的强大帝国。在法国历史里,路易十四极富盛名和威望,是人类历史中国王在位时间最长的之一,超过了中国所有的帝王。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最爱漂亮的国王。他特別喜欢跳芭蕾,经常亲自粉墨登场;他迷恋自己一双纤细小腿,并要宫廷画家努力描绘;他在巴黎市郊兴建了豪华的凡尔塞宫,让整个欧洲贵族都为之侧目。(图为路易十四在画像中展示他的美腿,可以清楚地看到,国王脚上穿的正是一双高跟鞋。)这样一个西方历史上的君王,貌似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是就是这个多年前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却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对你今天的日常生活影响最深的帝王。如果你吃过法餐,那么你就受到了他的影响;如果你爱喷香水,那么你也受到了他的影响;如果你爱穿高跟鞋,没错,你仍然受到了他的影响……路易十四统治的时代,是法式生活艺术盛行的时代。今天世人对于法式生活充满向往,而法国两个字所代表的所有优雅精致和浪漫,几乎都是在那个时代开始成形并确立下来的。法国的时尚、艺术、建筑、音乐,统统都可以追溯到那个时代。路易十四出生在年,5岁时就登上王位,不过当时由他母亲摄政,直到23岁才开始亲政。他在位时间长达72年,是世界历史上有确切记录的待机时间最长的君主。那个时候的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比现在要有意思的多。各国王室要么互为血缘亲戚,要么通婚联姻暗中勾搭;然后他们还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混战不止,相爱相杀。路易十四在内政上励精图治,对外则拼命扩张。他在位时法国参加了四次大战,其中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同时和英国、荷兰、奥地利、葡萄牙等国在几个战场开战,把今天西欧、中欧和北欧的大多数国家都卷了进来。那时西班牙和荷兰已经衰落,日不落的大不列颠还没有崛起,法国通过这一系列的战争确立了欧洲的霸主地位,路易十四也自称太阳王,整个欧洲都得看他的脸色。但是别以为路易十四只是个穷兵黩武的战争贩子,他对艺术也有着超出常人的热爱。他特别喜欢跳芭蕾舞,从15岁那年第一次登上舞台算起,一生中他一共在26部大型芭蕾舞剧中担任主角。23岁那年,他在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皇家芭蕾舞学校,礼聘当时的艺术大师,负责芭蕾舞的创作和演出。正是从那时开始芭蕾确立了基本的动作和舞步,奠定了现代芭蕾的基础。可以说没有路易十四,也许就没有芭蕾这种艺术形式。除了芭蕾,路易十四每周都要举办宫廷舞会,即使在战争期间也不中断。他把舞会当成维系王室尊严的力量,要求大臣们每年准备12支舞蹈,身法步伐都不能重复。这些宫廷舞会老百姓也能参加,耳濡目染之下,民间不仅学到了高超的舞蹈技巧,也学到了其中所传播的舞蹈风度和社交礼仪。跳舞需要音乐伴奏,路易十四有一支名乐手的庞大御用乐队。在创办舞蹈学院的第二年,他又创办了音乐学院,各式各样的音乐形式从此开始丰富。他的宫廷舞曲经过发展,开启了巴洛克音乐时代。路易十四的真正野心,是要让巴黎向文艺复兴时期的明珠城市罗马看齐,甚至超越罗马。为了满足这个庞大的虚荣心,他先后创办了法兰西油画雕塑学院、文学院、戏剧院、科学院,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艺术教育体系,培养出了大量的艺术人才。他还大兴土木建起了奢华的凡尔赛宫,成为各国君主建设宫殿的效仿对象。巴黎也整个被翻新了一遍,铺设了大道,建起了宏伟的建筑和优美的广场,成为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都市。就这样,法国取代意大利成为了欧洲文明和文艺的中心。在日常生活中,路易十四对于精致生活的追求,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路易十四酷爱香水,对香水有着特别的喜好,经常要求香水师调制新的气味,甚至要求臣民每天换搽不同气味的香水。他也爱钻石,收藏了颗钻石。他在帽子、剑柄、鞋带、衣服口袋、纽扣孔周围全部都镶上了钻石,据说他的一件衣服上有颗纽扣,用了克拉的钻石。他还很爱美。根据野史,因为他对自己的身高不满意,就让鞋匠给鞋垫上5英寸的软木厚跟,从而诞生了高跟鞋。他对美食也有极高的要求,派人在欧洲范围内博采众长,还经常举办奢华的宫廷宴会,每道餐点的制作和陈列都有讲究,法餐从此正式崛起。同时发展出来的还有一整套就餐礼仪,赋予法餐无与伦比的形式感。那时的法国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美食佳酿和精湛技艺,以及生活中每一刻的美好享受,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不一样的国王。在路易十四的带动下,整个法国社会对于优雅、品味和精致生活的追求,都达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度。法国也成为全欧洲争相效仿的对象。法式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建筑装饰风格,席卷了欧洲各地;法国宫廷的舞会与礼仪,被视为高贵优雅的标准而广为传播;甚至连路易十四的行为举止、穿着爱好都被人们模仿;法语成为了欧洲各国王室和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巴黎也成为了精美艺术品和流行时尚的中心,欧洲各国的贵妇都热衷于到巴黎采购服装和饰品。就像伏尔泰说的,路易十四对法国的贡献,要比他的先人多出二十倍。一个国王,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就这样创造出了全世界对于文明与生活的无限想象。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在现在看来时尚、优雅、精致的国王,据说却从来不洗澡。连他最宠爱的情妇蒙特斯旁夫人也在其回忆录中说,“路易十四身上的臭气,能在十步开外就叫人恶心得作呕”。因为梅毒在洗浴场所传染,路易十四时期全欧洲人都不洗澡,身上都臭烘烘的,路易十四显然并不例外。在路易十四去世数世纪后,他的遗骸被挖出来进行测量,人们发现他个头不高,需要穿上十多公分高的高跟鞋才能显得高大伟岸。年,路易十四去世,距今年。伟大的人物开创伟大的时代,而伟大的时代诞生伟大的故事。在路易十四治下,法国的酿酒、时装、奢侈品等行业全面崛起,成就了无数传奇。著名的马爹利就正好是在路易十四去世那一年起步,当时21岁的英国人尚·马爹利(JeanMartell)到了法国,创办了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干邑品牌。历经年风雨发展到今天,马爹利已经成为了法式生活的象征和典范。最近我看了马爹利为了纪念诞生周年而出的一本书《传世之艺——马爹利三百周年》,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对于孕育了自己的那个伟大的时代,马爹利一直念念不忘,近年来他们一直出资捐助凡尔赛宫的修复工程,举办的周年盛大庆典也放在了凡尔赛宫。原因大概很简单,因为凡尔赛宫是路易十四的最爱,也是那个时代的标志。马爹利在上海举办了周年中国庆典,名宾客登上黄浦江的游轮,共同回顾了马爹利在年的历史中所经历的光荣时刻。上海是这次庆典的第一站,此后一段时间,庆典在全国18个城市展开。后世关于路易十四的传说也有很多,围绕他的传奇人生拍过很多部电影。其中就有著名的《铁面人》。如果你认为路易十四仅仅促进了时尚圈的发展,那么就太小看这位国王了。一个人能成为领袖是因为他非凡的才能,这是我等凡人只满足于维持生计所难以企及的。二.国王与肛瘘这个话题充满了荒诞和后现代主义色彩。当你在电影中看到宫庭舞会中贵族们身着华服,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那优雅的微笑,高贵的舞姿,精致的服饰……这一切似乎都难以与肛瘘这个难以启齿的词联系起来。路易十四是欧洲迄今为止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在长达70多年的执政生涯里,他奇迹般的数次逃过死神的魔抓。据法国历史学家G?勒诺特尔《法国历史轶闻》记载,路易十四曾经患有多种疾病,其中包括病痛风和肛瘘。他还曾经得过天花,感冒,长时间发烧,昏迷,还有一副坏牙齿。上述不少疾病在17世纪都是致命的,除此以外,最神奇的是他在无麻醉的情况下挺过了当时成功率极低的“外科手术”。痛风是富贵病,作为养尊处优的国王,患有这个病倒也理所当然。不过,路易十四喜好大量饮用美酒,食用辛辣佐料调制的菜肴,喜欢骑马活动,故而得了肛瘘。年47岁的路易十四由于长期骑马得上了肛瘘,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病情日益严重,疼痛感让他无法正常坐立,行走,睡眠,但他在白天依然咬牙履行繁琐的宫廷仪式,据记载当时很多廷臣甚至完全没感觉国王病了。为了医治国王的肛瘘,宫廷医生和江湖郎中共同商讨,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案:服镇静剂、抹软膏、贴膏药、放敷料、涂各种糊剂、喝泄药、放血、吃补药、灌肠,这些疗法当时被称为“九姐妹方”。为慎重起见,他们还挑选一些肛瘘患者做试验,结果都不太理想。皇家医生们用尽了办法依然无法减轻病情,最终一位来自阿维尼翁的理发师兼外科手术师Tassy被推荐给宫廷,来给国王治疗肛瘘。没错,你没有看错,被推荐的是一位理---发---师,兼外科手术师。这是一个多么科幻的职业组合,由此也能看出当时外科医生的地位是何等低下。Tassy苦心钻研了半年,数次设计改进了手术工具并用猪和死囚做了多次试验。只是可怜了那些死囚,被判死刑还要被附加上这种折磨。年11月早上7点,决定Tassy生死荣辱的时间到了。在王室和大贵族的围观下,承受巨大压力的Tassy成功的实施了手术,17世纪没有麻醉剂可以减轻疼痛,然而路易十四在手术过程中始终没有发出任何“有损尊严”的呻吟。手术后,康复的国王获得了法国人的疯狂崇拜,贵族们在身上绑上绷带致敬国王,作曲家吕利谱写著名的《感恩赞》歌颂国王。年1月8日,吕利在庆祝国王手术康复演出《感恩赞》的时候,不小心把指挥棍戳上了脚趾,后来伤口溃疡,这位一生都活跃在路易十四宫中的宫庭乐长于3月22日死于败血症。而Tassy本人被封爵,授予土地和财富,更重要的是,外科医生的地位空前提高,法国宫廷开始重视外科医学的研究,最终在路易十五时期成立了法国皇家外科医学院。三.路易十四与英国国歌国歌的创作和选择是一件及其庄严和严肃的事情,国歌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法国国王得了肛瘘和英国国歌《神佑我王》能有什么关系呢?还是没有错,英国国歌和法王路易十四得了肛瘘还真有一段大渊源。这就要细细说一说上面提到的宫庭乐长吕利。吕利(Lully,-)本来是意大利人,年出生,10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宫廷,从此开始了艺术生涯。路易十四——太阳王,光芒普照,普度众生,可谓“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年少时路易十四就表现得异常盛气凌人。吕利被路易十四的气场完全罩住了,并发誓“我就是围绕太阳的一颗星,从太阳身上获取温暖和力量,用自己的忠诚时刻守护着主人。”路易十四曾经还穿过吕利为其亲手制作、亲自磨软的舞鞋,在监护人、皇太后和红衣主教面前首次跳舞。当年路易十四意外落水、导致高烧生命垂危时,吕利毅然抛弃了即将临盆的妻子去给路易十四拉了一宿的提琴。吕利这么做已经不能简单的说是忠诚了,他自己很清楚,没有“太阳就没有我,我和太阳永远在一起,太阳失去光辉的话,我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那一刻,吕利的精神透过音乐与路易十四的病魔作战,最后奇迹出现了,路易十四退烧好了。不得不说,吕利这次在与自己命运的赌博中险胜一筹。一代宫廷乐师吕利其实是一位双性恋者,他不是把路易十四当成王,也不是当成太阳神,而是疯狂的当成至爱,一爱几十年,直到白发苍苍至死方休。吕利出类拔萃的才华加上路易十四的宠幸,使他在舞蹈、音乐的创作上如鱼得水。不得不承认,在早期的音乐以及舞蹈史上,吕利为法国歌剧发展奠定了基础,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光辉一笔。年,为了庆祝路易十四大病初愈,当时宫廷乐长吕利承包了一场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吕利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个人得意之作《感恩赞》,虽然国王路易十四没明确表示去听,但吕利善于阿谀奉承,无疑把这场音乐会看的很重要。演出当天,大家躁动异常,都不知道国王是否会来。乐师和贵族们都是内心“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最为不安的还是吕利,走来走去无法平静。吕利不安地用拐杖戳地面,或按摩双脚……最终国王还是没来,没办法吕利很不情愿地演奏了一遍《感恩赞》,演完后愤愤离去。演得很勉强,很无奈,很生气,拐杖戳得更狠了,一不小心戳漏了自己的脚,被紧急送医。治疗不是很顺,伤口太深、痊愈甚难,再加上医疗条件很差,伤口感染——吕利染上了坏血病,情况极度恶化、生命危在旦夕。但吕利就是这么任性,宁可被病痛折磨的死也死活也不同意截肢。因为对于一个喜爱音乐、喜爱舞蹈的人来说,砍去了腿无疑是要了命,就这样吕利保住了双腿但丢了命。这位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撒手人寰,留下了这首《感恩赞》。据说有一个在场的英国人听了这个曲子感觉十分好听,于是便抄录了下来,带回英国去了。没想到英国人实在是太爱这首曲子了,便节选并名为《神佑我王》,定为国歌,这就是英国国歌的来历。英国国歌会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做特定的修改,根据君主的性别适当更换“he”或“she”。如果你对音乐略懂一二,便能从英国国歌中听到浓浓的巴洛克风情。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至年间,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两次去英国敦,他受英国国歌《神佑我王》的启发,很想写一首奥地利国歌,以表达他对王室和祖国的忠心。年奥地利对法作战,更激发了他写作国歌豪情。海顿的朋友斯维吞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当时的奥地利首相沙劳,沙劳命诗人豪什卡写了“上帝保佑法兰茨皇帝”的歌词。海顿在年1月把它谱成了四部合唱的歌曲,其旋律是以一首克罗地亚民歌为基础的。由此看来,奥地利的国歌也是间接受到了路易十四的影响。四.肛瘘之后的思索对于一般患者来说,解除病痛故事也就结束了。但是,路易十四患过的肛瘘旋即成为时髦病。在巴黎,街头巷尾无不谈论肛瘘,人们都巴不得自己也患上此病。有些达官贵人渴望引起国王的注意,不管是否患有肛瘘,竟然自告奋勇地去找外科医生,硬是让屁眼挨一刀,以便被国王召去询问动手术的情况。一时间,外科医生家里总是挤满了人,这些人无非是想炫耀一下自己与君王得了一样的病。一位著名外科医生就曾给三十多位肛瘘患者做过检查,所有患者都强烈要求动手术,当医生指出他们没必要做手术的时候,他们居然不高兴,甚至大发雷霆。肛瘘,并不是什么富贵病,可是因为“太阳王”患过它,它便成为令人自豪或羡慕的时髦病。其实,类似的效应在中国可谓古已有之。“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意思是说,吴王喜爱精通剑术的剑客,老百姓便热衷于舞剑弄刀,以致身上伤痕累累;楚灵王喜欢人们有纤细的腰身,楚国士大夫为了细腰,大家每天都只吃一顿饭,因而饿得头昏眼花,站都站不起来;那些宫中美女更是很少进食,几乎饿得要死。这两则典故和路易十四的肛瘘,证实了孔子的论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很明显,上层人物的德行犹如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草动,而且顺风而动。但是,孔子没有说明,君子之德何以如风?小人之德何以如草?在我看来,君子之德之所以如风,是因为君子尤其是君主拥有权势,掌控了社会资源,能够决定他人的生死荣辱,所以其一言一行,都可以掀起风波;而小人之德之所以如草,是因为小人不过是一介草民,自身没有多大能量,想要活得滋润一点,只能顺风而动、迎风招展,即便他不想跟风,也不得不迎风低头。试想,当年吴国百姓之所以热衷于弄剑舞刀,搞得浑身伤痕累累,无非是为了练就高超剑术,以便引起国王的注意或垂青,从而改变自身的命运。当年楚国宫女士和大夫之所以节食瘦腰,也无非是投君王所好,以便获得君王的恩宠和关照。同样,那些法国人之所以乐意患上肛瘘,也是寄希望于得到“太阳王”的召见,即便不能见到国王,也能以与国王患一样的病而自豪。由此可见,“上有所好,下必效焉。”透过肛瘘、好剑、细腰等现象,可知古今中外人性或人情大致相同,上层人士很能引导或影响社会风尚,而下层人物倾向于跟风或见风使舵。假如上层人士多为真君子,为人正直,处事公道,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层人士也就安于职守,不必刻意取悦上司,整个社会自然会风清气正;假如上层人士多为真小人,装腔作势,贪财好货,喜爱玩弄权术,下面人士便会投其所好,想方设法巴结讨好上司,这样腐败就会蔚然成风。所以,为了防止或避免“上行下效”带来负面影响,就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制约。一方面是自律,也就是上层人物要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成为品德高尚的真君子。另一方面是他律,这一点更为重要,也就是用法律和制度约束和监督上层人物的权力,使权力阳光而有序地运行。如果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活得滋润而有尊严,谁还会乐于看别人脸色行事,做追随别人的跟屁虫!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平安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qiucz.com/glzl/20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