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微课指桑骂槐改正错误,旁敲侧击

点击上方绿标可以收听课程音频

这节课的主题是:指桑骂槐,批评邻居家小明的教育疗效。

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都是一个真善美与假丑恶此消彼长的过程。再糟糕的孩子心中也有善,也有做对的事情;再好的孩子心中也有恶,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不断扬善和抑恶的过程。扬善,就是培育孩子心中善的种子,不断肯定孩子做对的事情,让这些善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另一个层面,还要抑制孩子心中恶的种子,改正孩子的错误,给孩子的心田除去杂草。

我一直提倡“正思”教育,通过大力的扬善、守对的方式,帮助孩子在充满成就感和愉悦感的情况下,变得更好。

可是,孩子心田长出杂草,孩子犯错误,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这个除草的工作,就难免要伴随着疼痛了。

帮助孩子纠正错误、改正坏习惯的这个过程,就相当于在孩子心田拔草啊,肯定不舒服,肯定要难受啊。此时,孩子与大人的博弈和对抗就随之而来了。

《孙子兵法》中提出,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尽量减少正面交锋、减少伤亡而达到目的。教育的最高境界同样是尽量减少与孩子的正面交锋,尽量减少与孩子的矛盾冲突。我们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改正习惯,不一定都要与孩子兵戎相见,不一定都要把孩子搞得很疼痛。

这节课,我与大家分享一下,三十六计中的“指桑骂槐”之计,从侧面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指桑骂槐呢?

就是指着桑树骂槐树,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着这个人,实际上在骂另外一个人。这里的“骂”字有很多的引申含义。不一定都是语言上的骂人,也可能是警告、威胁、批评,也可能是对着桑树做某件事情,而对槐树产生了暗示或者影响。

在军事上,指桑骂槐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

第一个层面是面对弱小的对手,可以通过“指桑骂槐”的威胁手段,给对手施加压力,最终让对手屈服、投降,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为了降服鲁国和宋国,就运用了指桑骂槐的计策。他首先攻下了弱小的遂国,然后给鲁国施压,鲁国迫于压力而谢罪求和,宋国一看遂国被灭,鲁国求和,也只得认输求和了。

第二个层面是面对强大的对手,可以通过“指桑骂槐”的方式,旁敲侧击地震慑对手,让其不敢轻易出兵打我们。

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的各国军事演习,其实就是指桑骂槐,就是通过军事演习让对手看到我们有什么武器,我们有什么军事实力,你给我们老实点,想打我们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教育中的

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的计策延伸到教育中,我们也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理解和应用。

1

表面上批评邻居家小明

实际在敲打自己的孩子

当发现孩子某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暗示孩子,间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样就减少了很多直接对孩子的说教或刺激。同样属于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

案例一:

最近在我女儿身上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前几天早上送她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就和我说:小绿虫不喜欢上幼儿园,不是个好孩子;又过了几天,早上起床时和我说,小绿虫早上赖床,不是好孩子;后来吃饭的时候和我说,小绿虫吃饭挑食,不是个好孩子;再后来又听她说:小绿虫中午不好好睡觉,不是个好孩子。

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我明白了,这是幼儿园老师的一计啊。幼儿园里根本没有小绿虫这个孩子,这是老师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然后通过批评这个小绿虫,暗示孩子们要积极上幼儿园,早上不赖床,吃饭不挑食,睡觉要听话。这就是老师用的“指桑骂槐”之计,而且经过我家孩子验证,这个计策已经有效果了。老师指桑骂槐,让孩子在暗示中修正自己的行为,而孩子本身却没有受到老师的直面批评,减少了对孩子的负面刺激,保护了孩子的自尊。我也暗中为这样有智慧的老师点赞。

案例二:

我曾经给一批男孩做过怎样看待电子游戏这件事的思想教育工作。我发现,在很多的家庭教育中,之所以控制孩子玩电子游戏会产生冲突,是因为孩子感觉家长欠他的,是在控制他,没有认知到家长是在爱他。

所以,我和孩子们说,每个网络游戏的背后都有几位心理学家参与,为什么呢?就是研究让人怎么心理上瘾,这是电子游戏的本真面目。所以,电子游戏是什么?21世纪青少年的精神鸦片啊。你们从历史书上、从电视里有没有看过当年清朝那些吸食鸦片的人会是怎样的结局,要么精神萎靡,要么骨瘦如柴,要么浑身溃烂,最后等待他们的就是死路一条。

鸦片毒害的是身体,而精神鸦片,毒害的青少年的灵魂。现在有多少沉迷电子游戏的孩子,每天脑子里琢磨的不是怎样好好学习,而满脑子装的都是电子游戏里的场面。和同学聊天的时候,聊的不是学校里积极上进的正事,而是电子游戏的玩法、攻略。导致学业荒废,精神萎靡不说,还有一些孩子由于玩游戏向账号里充钱,家长不给就偷钱,或者从同学借钱,借完钱不还还引发打架斗殴、抢劫等一系列恶性事件。精神毒品和鸦片都是一样的道理,吸的时候感觉爽,但一步步会把人拖入可怕的深渊。

只要有吸毒的,就有贩毒的。贩毒的人,比吸毒的人性质更恶劣。天下间,哪些家长不控制孩子玩手机,让孩子肆无忌惮地吸毒,这些家长就罪大恶极。哪些家长能做到不贩毒,或者能把孩子玩电子游戏控制到一个不至于伤害孩子的度,这样的家长才是真正的爱他的孩子。

我又给他们讲述了一个我亲眼见过的,一个初中男孩沉迷电子游戏的故事。这个孩子玩游戏沉迷到每天抱着手机电脑不放手,整天坐在家里废寝忘食地玩,后来由于长期不运动,身高,体重长到了多斤,由于经常坐着玩手机,屁股坐烂了,得了严重的肛瘘,家医院开刀做手术。后来,上学也不想上了。一个好好的孩子,就这样废掉了。

孩子们听我讲完这些事之后,我看到了他们的紧张和不安。现场就有孩子说,我可从来不玩手机游戏,我才不喜欢那东西呢。孩子再回到家之后,家长也好做工作了。家长贩毒就是罪大恶极啊,让孩子不受精神毒品的毒害才是爱儿子。控制孩子玩电子游戏,变得合情合理,出师有名了。

以上我讲的这个案例,也是指桑骂槐。指着鸦片骂电子游戏;指着抽大烟的人震慑玩电子游戏的孩子;指着那个被电子游戏废掉的男孩,暗示现场的孩子该怎么做。虽然,我没有正面和任何孩子说你们该怎么做,但是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2

表面上做一件事情

实际上达到另外一个教育目的

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位父亲的教子案例:

儿子5岁的时候,这位爸爸牵着儿子散步。经过小桥,孩子看着桥下的流水,就和爸爸说:“爸爸,小河好美,我想跳下去游泳”。

爸爸一愣,然后说:好吧,爸爸陪你一起跳。不过我们先回家,换一下衣服。当孩子换完一身衣服后,爸爸把一盆水摆在了儿子的面前。说,下水游泳得把头埋进水里,这个你懂吧。现在我们就练习一下,看看你能埋多久?爸爸给你计时。

儿子豪气冲天,把脸埋进水里,结果不到10秒,就扛不住了。一边咳嗦,一边和爸爸说,我呛水了,好难受。爸爸说,这才10秒钟,等跳到河里,肯定要比这个时间更久,比这个更难受。儿子一边擦脸上的水,一边说,爸爸我们能不去了吗?爸爸说,不去就不去吧。

儿子8岁的时候,与同学打架,伤痕累累地回家了,大哭不止。

爸爸问他:你委屈?儿子点头;你愤怒?儿子开始嚎啕大哭。你打算怎么办?需要爸爸为你做点什么?爸爸,我要找块砖头,明天从背后去砸他。嗯,我看行!爸爸明天为你准备砖头。继续问,还有呢?爸爸,你给我弄把刀,我明天从背后去捅他!好!这个更解气,爸爸这就去准备一下。然后就上楼了。

大约20分钟,儿子渐渐平静些了,老爸从楼上下来,抱着一大堆衣服和棉被。儿子,你决定了吗?是用砖头,还是用刀呀?儿子不解其意,问:爸爸,你搬那么多衣服和被子干吗?儿子,是这样的:如果你用砖头砸他,那么警察就会把我们带走,在监狱里大概只要住一个月,我们就带些短衣薄被就可以;如果你用刀子捅他,那么我们在监狱里至少3年回不来,我们可要多带些衣服被子,四季都要带齐。所以,儿子你决定了吗?爸爸愿意支持你!结果这么严重啊!儿子惊愕了。爸爸,那我们就不干了吧!好,不干就不干了,爸爸支持你!

在第一个案例中,这位老爸表面上带着孩子回家换衣服,给孩子准备一盆水,让孩子做涉水体验,实际上是解决了孩子想跳河的这个问题。

在第二案例中,这位老爸表面上上楼抱衣服、取棉被,摆出要和儿子一起收拾那个孩子的架势,而实际上旁敲侧击的让孩子懂得了,如果用砖头砸人或用刀捅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孩子打消了暴力还击的念头。

这都属于表面上在做一件事情,而实际上为了达成另外一个教育目的的做法。属于“指桑骂槐”之计的第二层理解和应用。

划重点

指桑骂槐,就是指着桑树骂槐树,避免正面交锋的一个计谋。引申到教育中,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理解和应用:

?批评邻居家小明,敲打自己家孩子的用法。

?表面上做一件事,实际上为了另外一个教育目的的用法。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今天是我陪伴大家在男孩自主学习这条路上走出的第26步,下节课我将和大家分享三十六计中的“借尸还魂”之计在教育中的应用。

这节课的最后,给大家留个作业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纠正孩子错误、改正孩子坏习惯之前,我们可以先想一想,三十六计中还有“指桑骂槐”这一计,我们能不能不与孩子正面交锋,侧面达成我们想要的教育目的。如果您有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和手段,就是您教育智慧提升的重要体现。

了解我们

机构简介丨团队文化丨教育理念

教育文选丨媒体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qiucz.com/glzl/5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