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明显感觉到秋季的凉意,进入凉爽之季,放风筝、郊游、烧烤、吃火锅和饮酒成了市民闲暇消遣的主要节目,然而,大逞口腹之欲之余,小心肛肠疾病悄然来袭。
秋季不正确进补有害肛肠健康
医院专家介绍,入秋以来,由于天气干燥、饮食等原因,人们最容易受各种疾病的侵袭,除了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外,最容易患上各种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结肠炎、肛门瘙痒、腹泻等。
“春困秋乏夏无力”,从中医学角度来看,秋天阴气增加,容易气虚无力,也就是传统所说的“秋乏”,不少市民选择立秋之后“贴秋膘”,大补一番。也有一些年轻人贪嘴,天气突然转凉,很多人都爱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为可以“取暖”,其实这些都为肛肠疾病埋下了隐患。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内水分极易蒸发,加上大燥大热的过度进补,喝水不足的话,大便会比平时干硬;容易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引起便秘或腹泻,进而诱发或加重痔疮。专家提醒广大市民,要抓住秋季这一良好的治疗时机,纠正治疗观念,深入了解疾病危害,及时接受正规治疗。
简单介绍秋季常见肛肠疾病
痔疮:便秘、长期饮酒、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和久坐久立等因素引起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曲张团块。疼痛或坠胀、鲜红色便血是其常见症状。
肛裂:消化道出口从齿线到肛缘这段最窄的肛管组织表面裂开,反复不愈形成溃疡。间歇性刀割样疼痛、鲜红色便血是其常见症状。
肠炎: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是其常见症状。
肛周脓肿: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局部脓肿、发红、压痛并有波动的感觉是其常见症状。
肛瘘: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肛周瘙痒、胀痛、肛瘘外口反复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是其主要症状。
换季更需注意肛肠保健和治疗
由于天气忽而潮湿、忽而干燥,一些肛肠疾病患者在这个季节如果不好好预防保健,肛肠病很容易死灰复燃,给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不便。而一些患者则因为怕热而将病“攒着”想等到凉爽后再治疗,岂不知,很多肛肠病越拖越麻烦,不但会将痛苦无限期延长,还有可能并发、继发多种肛肠疾病和全身症状。
进入秋季干燥季节,人们一定要注意生活细节预防肛肠疾病,通过适当的运动加速新陈代谢,早上起来空腹饮水,帮助体内排除毒素,解决便秘问题。注意饮食卫生,少吃油腻厚重的食物,减轻肠道负担。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注意肛门清洁,按摩腹部,同时注意保暖。老年朋友还要避免久蹲、久坐、久站。专家最后强调,遇到肛肠疾病,患医院就医,久拖不治,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温馨提醒:肛肠疾病多由日常饮食和卫生习惯影响,一定要引起重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饮食。一旦有症状存在,一定要定期进行肛肠疾病筛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