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承前启后、意义特殊的一年。作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中继续迈进,不断探索新的方向。在这其中,干细胞领域的发展依然令人瞩目。
1
间充质干细胞:潜力巨大,优势明显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在人体组织中发现的多能干细胞,富含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包括骨髓、脂肪、牙髓、骨膜等。间充质干细胞很容易地从各种组织中分离出来。
自从间充质干细胞被发现以来,研究人员认为它具有巨大的疾病治疗潜力,可用于多种急性和退行性疾病的治疗。
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豁免特权,能够降低移植排斥和并发症的风险,从而使得它们成为同种异体移植的有利细胞类型。
在使用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再生人类组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软骨、半月板、肌腱、骨折等。
对于发挥疗效的机制,目前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除了具有传统的分化能力以外,还具有调节免疫反应和通过旁分泌等途径来影响人体自身再生机制的能力。
2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的全球概况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已经成为许多细胞产品的基础技术。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祖细胞,具有分化为脂肪细胞、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能力。此外,它们能够迁移到炎症部位,并通过与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相关的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发挥有效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成分,包括来自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物、微囊泡和外泌体也逐渐进入科学家的视野,人们越来越有兴趣探索这种无细胞的替代疗法的潜力。与间充质干细胞相似,其外泌体也显示出同样的修复组织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已经在急性肾损伤、肝纤维化和肌肉骨骼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一定进展。
对ClinicalTrials.gov的搜索显示,目前与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临床试验有多项,涉及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组织工程和组合产品等。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试验中的适应症包括:骨科损伤、骨髓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肝脏疾病。此外,还通过基因编辑生产过表达抗肿瘤基因或治疗因子的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产品的批准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但正在逐渐加速。
图片来自ClinicalTrials.gov
例如,加拿大和新西兰的监管机构已经批准Prochymal(来自OsirisTherapeutics公司),它含有同种异体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治疗儿童的类固醇耐药性GvHD。
韩国已批准两种间充质干细胞产品:一种是用于治疗退行性关节炎的异基因脐带血衍生间充质干细胞产品(来自Cartistem公司),另一种是用于治疗克罗恩病患者肛瘘的自体脂肪组织衍生MSCs产品(来自Cupistem公司)。
此外,其他上市的含有间充质干细胞的产品还有欧洲批准的Alofisel(来自TiGenix和Takeda)、日本批准的Temcell(来自JCR制药)和Heartsheet(来自Terumo),韩国批准的Cellgram-AMI(来自FCB-Pharmicell)。
3
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举例
截至年12月,在临床试验注册机构ClinicalTrial.gov中可查询到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试验项,其中中国数量最多,达到项;其次是美国,注册试验项。
从时间分布来看,年注册了项临床试验,其中Ⅲ期临床试验10项。这个数字虽然低于去年(共注册项,其中Ⅲ期试验17项),但相比往年仍然具有很大增幅。
根据ClinicalTrial.gov显示,截至年12月已完成临床试验项,其中Ⅲ期临床试验31项,涉及病种包括骨关节炎、克罗恩病、心梗、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冠肺炎、糖尿病、脊髓损伤等。
再来看国内的情况。年,有11项干细胞临床项目完成备案,其中10项采用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截至今年年底,全国共有69家机构完成了个临床项目的备案,涉及病种广泛,涵盖人体八大系统。采用的细胞种类大多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包括、骨髓、脂肪、经血等。
4
未来:间充质干细胞给医学带来更多选择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越来越多地被视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和再生医学中治疗候选者。间充质干细胞已被证明具有诱导血液重建、保护组织免受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并有对炎症反应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此外,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也是一种有前景的细胞方法,可以发挥与间充质干细胞相当的保健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