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曹永清教授内外结合治疗肛瘘1则

首诊

初诊时间:年5月12日。

患者高某,男,28岁。

主诉:肛门肿痛、溃脓1月余。

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旁肿痛,无发热恶寒,触及肛旁有一如黄豆大小肿块,三日后肿块自行溃破,肿痛渐消,但时有脓液溢出,反复不尽,肛门部潮湿不适。刻下患者肛周胀痛,痛势隐隐,缠绵不休,有淡黄色脓性分泌物溢出,质较稀,伴有畏寒肢冷,四末不温,胃纳欠馨,二便尚调,舌淡红,苔薄微腻,脉沉细。专科检查:肛旁截石位5点位距肛缘2cm见一约1.5cm×1.5cm结块,上有一溃口,表面略红,轻微压痛,质软,压之有稀薄脓液溢出。肛门指捡,肛管6点位齿线处轻度压痛,余未触及异常。

诊断:

中医诊断:肛漏阳虚寒湿内聚

西医诊断:肛瘘。

治法:扶正托邪、温阳化湿。

处方:

制附子6g鹿角胶9g熟地30g

肉桂3g白芥子9g生芪15g

皂角刺9g全当归12g怀牛膝12g

黄柏9g桃红各6g甘草6g

7剂水煎服。日一剂。

外治:暂予3#药线外口引流,冲和膏外敷患处。建议择期手术治疗。

复诊

年5月17日,患者自觉服药一周后四肢渐为温煦,畏寒较前减轻,胃纳渐馨,二便畅。肛旁溃破肿块处药线引流中,脓出渐畅,脓液色黄,质地较前稍显稠厚,肿块处无明显肿胀、疼痛。与患者沟通,肛漏疾病非手术不能治愈,故入院行手术治疗。

编者按

本病系肛门直肠周围间隙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病灶及其后遗病症,祖国医学称为“肛漏”。一般来说,肛漏以实证多见,而本例之临床表现却非实证之象。虽感局部疼痛,但病势不剧、隐痛绵绵,故发病1月后方来就诊。自感畏寒,四末肢冷、舌淡、脉沉等皆为阳虚表现;病势缠绵,舌苔微腻,又有湿邪致病之特征,故辨证为阳虚气弱,寒湿内聚。主证为阳虚阴证无疑,但患者舌淡脉细,且脓液稀薄,脓液是为气血所化,因而提示气血均有亏虚,故在选方用药时,以阳和汤为基本方,加用益气养血之品如黄芪、当归等,以补益气血。而阳和汤本身能破阴和阳,温通经脉,温通之中又有补养之功,故初用本方加减即获良效。治疗时,除整体辨证外,还重视局部辨证,在温阳的同时加用活血之品,如红花、桃仁、牛膝、皂刺、当归等,促使肿块消散。外治以药线引流使脓有出处,不致病情加剧;冲和膏外敷以活血祛寒。

肛漏疾病非手术不能治愈,但手术治疗讲求时机选择,中医施治讲求“三因治宜”,术后疮面修复、手术治疗的效果与体内气血充盈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患者初诊时阳虚气弱,气血两虚,且脓有出处不致病情加剧,故暂以内服外治,调养生息,服药一周后患者气血渐复,已有手术治疗之基础,故与患者沟通后入院手术。

温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及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qiucz.com/glyy/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