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灰、废弃的公共电话亭。
“已经没有人使用的电话亭,能不能拆了腾地儿。”近日有读者向本报发来多张拍摄的废弃电话亭的照片,并说街头的电话亭在十几年前使用率很高,曾给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但如今手机的普及率非常高,街头巷尾的一些公共电话亭已经破损废弃,有的还成了垃圾的藏身之地。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电话亭确实存在读者反映的问题。年底,记者在石景山永乐东小区55号楼西侧路边宽约1米的人行道上,看见一个废弃的公共电话亭,来往的路人经过电话亭时都得侧身绕着走。两个半圆形的橘色遮雨棚外留着清除小广告后残留的黏胶,落满灰尘成了黑乎乎的一片。电话亭里有两部落满灰尘的电话机,记者拿起话筒,话筒里没有任何声音,显示屏也不亮。
在东三环南路17号楼前的人行道上,有一个过街天桥,桥下面也有一座破旧的公共电话亭,电话亭上面的橘色遮雨棚经过风吹雨淋颜色已经发白,下面的立柱锈迹斑斑,有机玻璃做的外罩布满灰尘,还残留着许多黑色的胶状漆。遮雨棚上面竖着一根铁管,一根断了的电话线从铁管里伸了出来耷拉着,拿起话筒后听不见任何声音。
今年初,记者在南礼士路和西二环之间的南礼士路公园北侧,看到一座已经废弃了的公共电话亭。这座电话亭里共有两部电话,由于长时间缺乏维修和清理,电话亭外罩的喷漆多处被刮破,里面的电话机落满灰尘,许多部件已经生锈。话筒不见了,用来挂话筒的金属挂钩上挂着一个塑料袋和一把雨伞,电话机上面还放着一块破布。电话亭的四周堆着各种垃圾,几个落满灰尘的塑料瓶塞在电话亭的立柱下面。在电话亭后边的狭窄墙角内,还有一台破旧冰箱,上面堆着几个脸盆和一个破纸箱子,旁边靠着一把旧座椅。一位路人说:“这个电话亭已经好几年都不能使用了,也没有人来拆除,慢慢地成了杂物堆,这要是着火了就糟了。”
读者希望通过本报呼吁,这些电话亭的产权单位能够安排人员去现场查看,并根据大数据科学研判,如果这些电话亭还有使用价值就及时维修并加强日常维护,如果确实没有使用价值建议拆除,腾出公共空间。
(原标题:落满灰尘堆积垃圾听筒无声屏幕不亮这些废弃的公共电话亭该拆了)
来源:北京日报记者杨晓斌锋利文并摄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