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脏腑的关系

十二脏腑的关系

主讲人:小夏老师

整理人:Orange

我今天主要讲胃肺胆,然后肾,然后肝和脾,主要讲这六样。剩下来的六样,就稍微概括。

大家好,我讲的知识可能会有点乱,因为我讲东西从来都不打草稿。想到哪儿讲到哪儿,如果有遗漏的地方,或者是讲得不清楚的地方。大家可以放心大胆的问,我会的都会说,不会的那就没办法了。

先讲一个概括。我们讲十二脏腑,是六对是相表里关系。比如说,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他们里面分为五脏六腑,五脏里面的心又分为心和心包。这五脏属于阴,阴属于藏,脏就是藏的意思。在古代脏和藏是一个字儿,但是现在脏要用藏来标识一下。

六腑的作用就是化。从胃把食物腐熟以后再到小肠,小肠再分清泌浊一下,这样的工作就叫化。腑还有一个功能是收纳。六腑里面的胆介于脏和腑之间,我们有句话说,脏产生的毛病是寒,腑产生的毛病是热,但是胆产生的毛病是不寒不热,也寒也热,属于寒热往来。胆可以克制住中焦。

胆克制住中焦以后,中焦不运转,如果克制住之后,该降的时候没降,就是热,如果克制住的时候该升的没升,就是寒。所以说胆产生的问题是寒热往来。

十二脏腑里面有六个主要的,六个次要的。六个主要的指的是胃肺胆,肾肝脾,人体绝大部分的毛病是由它们产生的,这些毛病基本上覆盖了人体毛病的90%。因为我擅长的是经络,我说这六条经络的时候指的也是这六条脏腑,因为脏腑和经络是连着的。说胃经其实就是说的是胃的脏腑,说脾经就是说到脾经的脏腑。

讲之前我要概括一下。人体只有心肾相交的时候,该升的升,该降的降,各个脏腑功能都没有偏差的时候,才是最健康的。心肾相交,心指的是热,肾指的是寒,五行里面是这么代表的,五脏里面也是这么代表的。心肾相交不是说让心下来它就下来了,胃是降之门,如果胃门不开的话,心是降不了的。

胃门一开,如果肺的收敛功能差,心也降不下来。如果胃开了,肺的收敛功能达到一定的程度,火能全部下来。如果食欲不好,或者是肺气弱,火下不来那么多,比如因为功能弱就下来了60%左右,还有40%就在上焦就形成了一个热相,形成了一种逆证,火热之证。

当胃门开了,肺功能也正常的时候。心就下来了。肾是主寒的,但肾寒肯定是不对的。肾是人体的精华所在,如果肾寒的话,精华是非常弱的,因为肾里面封藏阳气的时候,才是最强壮的。心下来的东西就是阳气,肾会把阳气封藏起来。我们在脑海里可以有这样的图:心是从右边下来的,肾是从左边升上去。

例如现在右边下来了,该左边升了。左边的肝从肾里面生发肾阳,然后到达中焦。这个时候脾可以得到肾的阳气,也可以说阳气到达脾里就是脾阳。脾阳主中焦运化。也就是说,如果脾阳不足,吃进来的东西是无法运化吸收的。

当中焦运转的时候,五脏六腑都可以得到营养的滋养,才能更有原动力去工作。

大家心里面有这一个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个思路,就不知道病是怎么发展来的。以上是重点,以下是对重点的一个分解。

以上这些重点是需要牢记的,否则不管你是看什么书,脑袋里面都是浑浊的。只有把上面的思路记死了,以后再看什么书,即便它说得很表面,你也能联想到其内在意义。接下来讲另一个分解。我们先讲心。心不受邪,心包代之。

心主神明,如果心受邪,神明会被扰乱了,这个在小孩子身上不是特别常见。一般表现为夜里面哭闹或者是惊吓,或是有些孩子秽言秽语,看起来有点儿不大正常的,都是心受邪了,其他的毛病都是心包代之。但是心包的毛病也很少。心与心包五行是火,火是他的功能。

当心包有问题的时候,心中是烧的,感觉胸腔里面有一团火,这个就是心包经不降,心包出了问题。心要降的话,要用胃和肺。

中医基础理论全都是表面上的知识,讲胃都是讲受纳,怎么样把食物磨碎,然后怎样怎样怎样,这些大家都知道。不知道的是胃是降之门,如果胃不工作,它会克制住全身的经络都跟着不工作,这就有了“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的说法。当我们发现孩子胃口不好的时候,是非常不好的,长久以往孩子就会变成营养不良。

胃是降之门,如果胃不降,首先发生的是热证。人活着胃肯定是降得的,只不过降的程度不一样。降得好上面无热症,如果降的功能很弱,说明胃本身的功能很弱,吃得少,运化得少。如果胃突然间不降了,那么产生的症状就是热证。热在哪里?热在心肺,热在上焦,会出现咳嗽、流鼻涕、有痰、发脾气、夜啼、各种各样的抽动多动等。只要是外向的、阳性的疾病,都跟胃不降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胃不降会克制住别的经络都不降。我是做小儿推拿的,清大肠经就是让胃往下降的一个动作,所以每个门派都注重清大肠。

我们在食指上清大肠补大肠,其实是两条经络在起效。离心推是胃经起效,向心推是大肠经起效,所以腹泻的时候往上推,当需要滋阴的时候是离心推。离心推就是降胃,把胃门打开,所以大家也就知道了这清大肠的动作有多重要。并不是因为孩子不大便了我们要清,其实只要有一点热证都要清,或者说给孩子做的时候,不管他是有什么症状都得给他清。因为胃经一动,十二条经络都跟着动。

另外的话,像肺经跟心包经,还有小肠经和肾经都是这样子的。向心推是一条经络起效,离心推是另外一条经络起效。

心里面有一个概念就行了,我今天讲向心是什么起效离心是什么起效,绝对不是清大肠与补大肠,只是推动了经络,加快了经络的循行,带动脏腑的工作,推拿就是这样的效果。

由此可见,我们搞清楚脏腑的作用的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意义的所在。

我们刚才说了胃经突然间不降,所有的热证,所有的阳性的疾病都会出现。如果胃本身有毛病,只有积食能让胃突然不降,还有惊吓也能。惊吓吓的是胆,胆属木,木克土,惊吓让气直接往上一冲,相火一飞腾,胃就降不了;而且木克制住土以后,土就不运化了,胃也降不了。所以,孩子被惊吓了以后会出现发烧。

我们再讲一下发烧是什么。发烧就是火在上,阳气在外,就是一个阳性的疾病。肾主封藏,如果心阳下来,肾封藏住阳气,人是不会发烧的。发烧是肾封藏不住,阳气外泄了。

发烧还会有外在的症状,比如感冒,有风寒有风热,这是六邪侵袭了人体的表面,卫气被侵袭就不能正常工作了,也就是卫郁。卫郁后人体是产热的,邪散不出去就会生内热。这是由六淫所造成的感冒产生的发烧,只有把营卫给调和了,才能解决了问题,如果是惊吓的话,跟营卫没有关系,只是让肾把阳气封藏得住就可以。

绕了好多,不打草稿毛病就是在这里。但是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思路延伸得特别清晰,比如我们看书,这一页只讲这一点,一点延伸都没有;看到下一章节的时候,又是以下一个章节的重点为主,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果我们没有仔细琢磨的话,根本就琢磨不到一起。所以看书的话真是挺耗费心血的,往往一个章节就一个中心思想,却很多文字才能表达。

单纯的胃经不降就是吐、干呕、嗳气等,别的都是因为胃不降导致的延伸,比如湿、痰、涕、不睡、流鼻血等。

干呕是胃气将绝的一个表现。

呕跟吐大家都知道。孩子很少会出现长时间干呕,但是在老人、刚刚出了院的人、做了手术的人又或是大病一场,刚刚恢复的人,就会经常出现干呕,这个是胃气弱的表现。如果是老人一直干呕,就是给他花再多的钱用西医治法,也是治不好的,除非用中医立马打开胃气。才有可能会救回来。

胃不降为什么会烦呢?是这样子理解的。胃不降,横滞中焦,上焦下不来,不能达到心肾相交。心与心包主神志,上面应该是清的,思维才会比较清晰,而心与心包不降,上面是浊的,人就会烦,也会失眠多梦。

再挑一个重点,痰。中焦属土,主运化,也主湿。胃气不降,上面的气降不下来,心肾也不能相交,于是上焦有热有湿,就会炼液成痰。所以说,如果痰是黄色的,就是胃气不降造成的。还有一种,可以看舌苔。延伸说一下舌苔,不要背诊断学上的分类,挨个儿背很累人,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思路。

舌苔是湿气和胃气的象征,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有苔就是有胃气,无苔就是胃气弱。如果舌苔又厚又多,说明湿气大,苔薄说明湿少。苔白是寒湿,苔黄是湿热。如果苔特别多但是燥的,里面也是有湿。又燥又有苔的话一般是热,是黄燥苔。

黄燥苔是什么?就是又有湿又有热,但是上焦热到一定程度燥了。比如痰又干又粘又黄肯定还是有水的,只不过比较干。所以说,当舌苔又黄又燥又厚的时候,绝对是有湿又有热。

白苔是湿寒,跟胃没有关系。刚才我们说了腑产生的毛病是热,脏了产生的毛病是寒,但是这不是绝对的,虽然脾产生的毛病就是寒。如果有白厚苔,就说明仍有胃气,但是脾运化能力不行,生了湿寒。湿寒到一定程度后会变成黑苔,这种是寒湿到极点。如果是燥黄到黑的,就是热到极点。

再说舌尖红,草莓舌。舌尖红是心肺热,也就是上焦热。但只是上焦热,下焦和中焦不热,为什么呀?热在上面没下来。如果一个人舌尖非常红,他舌根的苔肯定是厚的,因为上热下寒,热没下来。所以当他舌尖不红的时候,舌根的苔应该会薄一点,因为上面热量下来了。

舌苔看的就是这些门道。不要一看舌尖好红啊,舌根那么厚的苔,就认为喉咙这一块儿有火了,得赶快清火,吃消炎药打消炎针。然后各种各样寒凉的中药先下来再说。其实你把这个火给灭了以后,他下面更没有阳气可用了。这就是误治,这就是错误的治疗。

延伸这么是为了让大家有思路,这是我学了很久很久才触及到的,在这里教给大家。

我们说完胃,然后说说脾。胃产生的毛病是热,脾产生是毛病是寒。脾主运化,主升清主肌肉,但它为什么会主这些东西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其实脾并不仅指脾脏,而是指消化功能。胃有消化功能,脾有,小肠也有,肝和胆都有,这些都归在脾的功能里面。所以脾指的不是脾脏,而是指这一项功能。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这不是脾独自完成的。参与的这些脏腑功能足的话,就能运化得非常好,分析出水谷精微和糟粕,脾就能濡养肌肉,所以说脾主肌肉。

脾主升清,其实胃也主升清。胃不降,上面该清的不清就浊了。脾主升清,但如果胃降了脾不升,那么下面的清气也升不上去,所以说上焦某种程度上讲还是浊的。上清的时候头脑才清醒,人体才能聪明聪慧。

还有一个升清就是脾运化了以后,水谷精微上升到肺,肺朝百脉。可以濡养我们的身体。而且肺主肃降,肃降水谷精微,我们的五脏六腑也可以得到濡养。脾主升清有两种意义,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意义。脾还是升之门,如果脾不升,那么下面的水升也不上去。

刚才我们讲了,胃不降心不能下交,脾不升肾也不能上交。所以胃不降的时候阴虚生内热,其实就是心肺有热,肾绝对不热。

脾不升的时候。肯定说明肾阳不足。脾和胃的功能,一个升一个降。如果胃降了,但是脾升不起来,说明阳虚,阳虚生内寒就是这样来的。因为阳气不够用,热量不够,功能不够,就会生内寒。不光是内寒,阳虚到一定程度的人,吃的东西都消化不了,大便是溏稀的,里面会有食物残渣,尤其是喝点儿啤酒吃点儿水果更拉肚子。

脾主四肢,理解得浅显一点就是四肢的肌肉需要脾濡养。再往深里理解,就是当我们想知道人体是什么情况的时候,只要摸一摸四肢就行了。如果胃不降,四肢是热的,说明阴虚,热在上焦。如果四肢是凉的,舌尖不红,就是阳虚。不用八纲辨证四诊合参,这么一摸寒热和体质就全都知道了。再配合看舌头看面诊,如果面诊暗淡无光,那就是阳虚无疑。

我们再讲一下肺。肺主气司呼吸,有宣发和肃降的功能,朝百脉。肺主气司呼吸就是呼吸气体交换的作用,宣发就是宣发浊气,然后吸进清气,还有就是宣发水液。除此之外,都是肃降。肺的最大的功能是收敛,也就是肃降。

如果气不肃降,上逆就是咳,水液肃降不了就是痰。五脏六腑归在一块儿,肺的分工就是肃降,将上焦的热肃降下来,到下焦封藏,其主要功能就是这个。如果肺肃降功能弱,水,气,阳都降不下来。

然后再讲一下肾,肾是非常简单的。我们说肾虚,很多时候跟肾的封藏能力没有太多的关系。肾分先天和后天,先天没办法改变。当先天一定的情况下,肾虚不一定是肾的问题,很可能是因为胃不降、肺不收敛导致的肾中无阳可封,所以说肾虚光强肾壮肾会没有太多的作用。比如说使劲儿推小拇指补肾,能藏起来的阳气也是有限的,只有把肺经推了,让肺往下收敛,肾才能有阳气可封。

我们再讲一下肝。肝的作用是藏血和疏泄,疏泄一个是情志,一个是消化吸收。其实,消化吸收直接就是二便,二便归肝管就是从肝疏泄消化吸收这一块来的。肝还主情志,除心之外的一切神志活动都是归肝。以上这些还不算是重点,我们要说对肝和胆有一个误解——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我们不敢动肝,但是敢动胆。因为肝经根本就不走头,走到人体的躯干就不往上走了。胆经走头,胆阳上亢才是对的。肝跟胆一定要分清,如果分不清就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当你说胆阳上亢的时候,如果动了肝,那就是火上浇油,动了胆反而是好事情。

肝从下往上走到腹部,只走到人体的躯干。肚子疼是肝经升不起来,小腹热是肝所升的阳气下陷了。肝升不起来脾也升不起来,肾里面的阳气靠肝升发出来,脾才有阳可用。肝主情志,说实在的,情志的判断太没有标准了,得从身体上面的症状才能判断。

也就是说,当我们情志郁闷的时候,肯定也有肝气不舒,肝气不舒就要找肝气下陷的症状。肝气下陷到大肠,就是痔疮跟肛瘘。男科与妇科都是肝气下陷的一种表现。所以说,上面的湿是热下面的湿是寒,治疗的思路就是肝跟脾。

左升右降。右不降,上逆之证是热证;左升升不起来,是湿寒之症。但是我们别忘了,左边升的是肾里的火,如果升不起来下陷了,下陷也是有火的。所以在人体下半部分会出现湿寒也可能是湿热。

膀胱跟小肠大肠都不讲了,因为这些症状小孩出现非常的少,只有小孩子拉白便是小肠跟三焦不升导致的。其他大多是胃肺胆肾肝脾这六个脏腑造成的,剩下六个脏腑功能造成的疾病非常的少,更多的是连带责任,而且小孩子的更是少之又少。

另外讲一下面诊吧。面诊并不代表现在出现的情况,就是由现在的面诊来决定的。比如说脸色黄,吃多了拉肚子,就是因为脾虚吗?肯定不是。我们要去症从证,不要看整体就做出决定,如果他就是因为肚子吃坏了造成的腹泻,你就使劲的补脾。那你就补错脾了,本来他拉三天能好,补完得拉一个礼拜。

我并不是说大家不要去看《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了,而是要知道根本以后再去看,《诊断学》里面的辩证全都是由一个根延伸出来的。像面诊我们可以这样看,孩子健康的时候,脸色不管黑是黄还是红(因为肤色都是不一样的),只要脸部有光泽都是健康的肤色。当面部没有光泽的时候,就是脏腑有偏的时候。

下眼睑属胃,一看发现积食了,但是出现的这个腹泻不一定是积食造成的,只能说看出胃中有热。或许孩子是因为吃了两个草莓拉肚子呢,那肯定是寒导致的腹泻。还得看肛门,小肠不升,下陷了也会拉肚子。小肠属于丙火,小肠导致的拉肚子,肛门全是红的。所以说,这些看起来非常的麻烦。

下眼睑红只能说明胃气降得不足,但现在的拉肚子并不一定是胃不降导致的,只是几率会偏大一点。当孩子鼻唇沟加下巴青,说明他脾阳虚肾也虚,但孩子鼻唇沟青,下眼睑红,是什么情况呀?这种就是上热下寒,心肾不交。不能使劲儿的在肾经上面艾灸,得先让上面的火下来,这是他自身的阳。

可能孩子本身的阳气是足够的,只不过分布不均匀。鼻唇沟青是脾肾阳虚,但如果舌尖红,下眼睑也红的时候,在肝脾肾上面艾灸,灸完这个孩子都得烧起来。因为火没有往下走,全在上面呢。灸出来的火只升不降,升到一定程度就是阳气外泄,要发烧啊。

如果调虚的话,面诊是非常准确的。比如说鼻唇沟和下巴青,孩子肯定是下焦中焦虚寒。家长找你肯定会说我们家孩子又能吃又不消化,大便前干后稀。那么你就知道了,上面的火没下来,心肾没有交,脾阳虚,所以吃东西他消化不了。调理的思路就有了,让心肾相交就可以了。

看面诊的时候,首先你要确定他这个病是急发的还是慢性的。慢性的话面诊就是准确的,急性的话看面诊不好使,还不如摸一摸孩子的胳膊呢。孩子的胳膊热就是胃不降,凉就是脾不升。如果腹泻的话,摸胳膊判断的比看脸准确多了。

当然,不排除我面诊舌诊学得不精,所以才有以上的那些言论。如果是的话,请大家见谅。但是我按照自己的理论,现在来判断、辩证,还是又准确又快的。

比如说我现在接诊一个孩子,下眼睑红,鼻翼两侧特别的青,现在他腹泻,你说怎么调呢?大家会说看肛门,阳虚的话肛门也红,因为阳虚小肠不升,下陷造成的腹泻就是肛门红的。如果孩子下眼睑红,鼻唇沟青,肛门红,也拉肚子的话,如果他是寒性的腹泻,只需要把肝脾一升,泻就能止住。

如果你一看肛门红、下眼睑红就滋阴清热,得清上个三四天;如果你知道是因为寒所造成的腹泻,肝脾肾一升,一天一个样儿。可以说今天拉四回明天就拉两回,明天拉两回后天就拉一回,三天四天就结束了。如果直接往外清的话,清下来下面的火有了,右降了再左升,是不是多走了一半的路程,见效也慢点儿。

主讲人▏小夏老师

整理人▏Orange

图片▏网络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擅长白癜风的辩证论治
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qiucz.com/glyy/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