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全称为肛门直肠瘘,是肛门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形成的瘘道,是肛肠科三大疾病之一。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主,男性多于女性。
肛瘘症状
1.流脓:肛瘘患者由于局部感染化脓以及炎症的刺激,常会产生淡黄色或白色黏稠有臭味的脓液,新形成的肛瘘或炎症急性发作期的瘘管脓液较多,臭味较重,颇色黄而且黏稠,随着瘘道周围组织机化和脓液的排出,脓液会逐渐减少,时有时无,变成稀薄的白色的脓液,如果脓液突然增多,有可能是有新的脓腔和瘘管形成。
2.硬结:由于炎症刺激,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肛瘘患者多数可在肛门周围摸到条索状硬结,如果炎症急性发作时肛瘘外口封闭,还可能摸到较大的肿块。
3.疼痛:肛瘘相当于肛周脓肿的慢性期,与肛周脓肿不同的是,肛瘘平时一般不感觉到疼痛,只有在引流不通畅,脓液积存在管腔内时局部才肿胀疼痛。
4.瘙痒:因肛门内分泌物增多或肛门周围腺液的刺激,常导致肛门周围皮肤瘙痒或肛周湿疹。
预防方法
1.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不要久蹲所(每次大便时间小于3分钟,最多不超过5分钟),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保持局部清洁,如有肛周脓肿、肛裂表现及时就医。
2.定期体检,预防并及早治疗可能引起肛瘘的原发病。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如果肛瘘已经形成,用药保守治疗是无法根治的,彻底治愈只有手术一个选择。据统计学数据显示,由于局部长期刺激,肛瘘长期姑息不予治疗有癌变的风险。
专家介绍
辛世勇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辽宁中医院肛肠科主任
辽宁中医院中医外科教研室主任
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
中国中医药促进会肛肠分会副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肛肠分会理事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学会副秘书长
辽宁省医疗器械新产品注册专家审评会专家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辽宁中医药学会肛肠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中西医并重,诊治肛肠科疑难杂症。手术治疗肛门、肛周疾病,以保护肛门功能为治疗方向,倡导微创、无痛。
主治: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出口梗阻型便秘、功能性便秘、肛门瘙痒症、大肠黑变病、直肠脱垂、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小儿肛肠疾病等。肠道疾病运用中医辨证、中药口服、灌肠、贴敷、电离子导入等,多手段整体调理、个体化治疗。
周一、周三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