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文字制作:吴盟
在肛肠医生对肛瘘认识和研究过程中,这是一篇被广泛接受的、影响深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章。
尽管文章题目似乎显得简单,然而,其所包含的内容却极其丰富,从这个方面来讲,与其说它是一篇关于肛瘘分类的文章,不如说它是一篇涵盖肛瘘病理生理、解剖和肛瘘诊疗指南的综合研究更加贴切。
文章全面、系统,详细,在肛瘘外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值得每一位肛肠外科医生反复阅读和耐心研习,并从中汲取更多养分。
原文较长,翻译的中文版达一万一千多字,经典示意图20多张,内容详实,信息量较大,读之如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现采撷其中的佳句如下:
1.没有精确的解剖知识是不可能进行手术的,尤其是肛瘘,过激的手术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外科医生阅读关于这种疾病的解剖学概念的文献是最有指导意义的。
2.至少有五种不同类型的瘘管可以说是高位的;有些是容易的,有些是很难治疗的。能够区分它们是很重要的。
3.直肠旁的盲瘘常常被错误地认为是一个真正在盆腔内进入直肠的瘘道。
4.肛门直肠窝顶部瘘管的扩展会导致肛门直肠环上方的硬化,这种高位的扩展,常常引起一些恐惧,这些恐惧通常是毫无根据的。
5.如果不简要的考虑一下发病机制的现有概念,就很难理解肛瘘的发病途径。
6.瘘管本身通常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当瘘管通过耻骨直肠肌时,会在其周围形成纤维组织。
7.导致普通瘘管持续存在的因素是肛管括约肌间的原发感染或继发性脓肿引流不足的慢性感染,通常位置较高。
8.直肠高压迫使粘液和排泄物进入内口,成为导致瘘管长期存在的主要因素。用缝合法关闭直肠开口的尝试通常由于直肠内压力的影响而失败;
9.在引流脓肿之前,必须确定其来源。如果是由于高位括约肌间扩展的脓肿,可以安全地经直肠内引流。
10.在切开提肛肌上脓肿之前,必须确定其确切来源,这是至关重要。
11.几乎所有的肛瘘都具有起源于肛管括约肌间平面疾病的成分。
12.在不考虑发病机制的情况下,很难理解括约肌上瘘的发生。
13.一般情况下,除耻骨直肠肌外,所有的内括约肌和大部分外括约肌都可以切断,不会有任何严重的功能损失。
14.在外括约肌薄弱的老年人中,仅切开内括约肌就可能会导致部分排便失禁。
15.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对括约肌切开的权限存在疑问,进行分期手术并在每次手术之间有意识的对病人状态进行仔细评估,是明智的。
16.高位扩展可能会欺骗外科医生,让他们认为瘘管位置是“高”的,并因此很难治疗。
17.实际上,进入直肠壁的高位支管,并不难治疗,因为它可以在毫无顾虑的情况下打开直肠。
18.如果有急性脓肿伴高位括约肌间瘘,也可以引流入直肠。
19.有时很难确定高位扩展确实是位于括约肌间的,危险就在这里,因为如果不是的话,就会在无意中造成严重的损害。
20.高位扩展可能非常接近直肠壁,应避免探针穿过直肠壁,将相对容易的瘘管变成一个括约肌外瘘,这是至关重要。
21.直肠开口可以缝合,而不会随后发生破裂,但这是例外,而非常规。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这句话于Parks的经典著作《肛瘘的分类》,笔者深以为然。
相比而言,《肛瘘的分类》是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没有复杂的统计数据,也没有冗长的赘述,更没有也不可能借助高清MRI或肛管直肠腔内超声的影像学资料。
不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尽管是40多年前的研究,但有关肛瘘的发病机理、肛瘘的解剖,已得到了全面详细的描述。尽管当时的某些认识是基于在肛瘘术中解剖观察而得到的结果,也存在质疑和争论,但至今看来依然准确,并且也已经得到了影像学证实和人们的公认。
更令人意外的是,类似于肛管后括约肌间深间隙(DPIS)的重要性、经肛门括约肌间开放手术(TROPIS),这些近两年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