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十五届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发布的《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现阶段18岁以上成人群体的肛肠病总发病率为50.1%(痔疮占肛肠疾病的98%),但肛肠认知率仅为48.1%,就诊率仅有28%,高达64.3%的患者发病后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从数据看,肛肠发病率远高于心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而且近年发病率稳步递增,居前五位的职业依次是司机(67.23%),教师(56.8%)、商业/服务业员工(56.65%)、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54.86%)和专业技术人员(52.54%)。另一方面,目前连锁餐饮业越来越受欢迎,年轻人喜欢吃酸菜鱼、麻辣火锅等湿热刺激餐食,也是使肛肠疾病高发的一大原因。
常见的肛肠科疾病:
1、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痔疮较严重者会导致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性患者,如患痔疮产生心理压力,不敢上厕所,长此下去会加重便秘,大便时反复多次地出血,会使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细胞的血红素合成而发生的贫血。)。
2、肛瘘: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它是一种一端开口于肛管直肠壁,另一端开口于肛周皮肤,并有肉芽组织覆盖的瘘管。肛瘘的主要表现是肛门周围皮肤上有疮口,不断向外流脓血。它的形成原因是直肠炎症。
3、肛裂:肛裂是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移行上皮破裂形成的裂口或溃疡,系仅次于痔疮的常见肛门病。肛裂的发病原因很多,但大多与肛门周围反复感染、溃疡及大便干燥有关,排便时肛门疼痛,早期的肛裂是表浅上皮破裂,到了晚期则形成很深的肛管溃疡。临床表现为疼痛、便血、便秘。
4、便血: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便血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便血伴有皮肤、粘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5、脱肛:脱肛是直肠粘膜下坠脱出肛外,脱出部分呈环状,而内痔脱出时,脱出物常在一处或多处,以截石位3、7、11点为多,早期自我鉴别时和内痔痔核脱出、外痔肿块是很难区分得清的,都表现为肛门外肿块。
肛肠疾病治疗方法一般治疗适用于绝大部分的痔,包括血栓性和嵌顿性痔的初期。保持大便通畅,增加纤维素性食物,多饮水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手术治疗手术指征:保守治疗无效的痔、肛裂、肛痿、息肉等。
症状反复发作,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以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其他治疗其他炎性息肉可采用抗生素、激素保留灌肠治疗。
产品介绍功能性敷料--可抵抗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用于预防皮肤损失病变中的感染。
自粘型:舒缓并保护伤口,吸水垫可吸附粘性渗出液,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效,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菌功效不受血清和血液的影响。
非自粘型:具有低粘附性,广谱抗菌,降低感染风险,安全无毒,使用方便的特点。能够舒缓并保护伤口,并允许渗出液自由通过;可裁切成一定形状,质地柔软,适用于腔隙型伤口;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效,包括MRSA;抗菌功效不受血清和血液的影响。
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油性敷料可显著减少伤口粘连情况产生,实现无痛更换敷料。
使用方法1.用于脓肿、肛瘘伤口,将敷料剪成条状,填实创面底部,不能留有死腔,避免假性愈合。
2.用于痔疮伤口及其他伤口,功能性敷料覆盖整个创面,包括肛管及周围皮肤。
3.用于压疮的护理,尤其是渗出液比较多的II,III期,首先常规清洁消毒周围皮肤,清除坏死组织,功能性敷料覆盖创面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折叠或剪裁,外层用透明敷贴固定,根据渗液量1-2天换药一次。
4.伤口渗出液较少时,使用前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湿润伤口。
注:痔疮、脓肿、肛瘘术后根据病人身体状况的不同,一般需要30-45天创面愈合,依据渗出量和渗出液的性质,建议每天换药1-2次。换药的时间选择:每天在便后清洁消毒好创面后使用。
适用范围
适用于I度或浅II度的烧烫伤创面、手术后缝合创面、微整形术后创面、机械创伤、小创口、擦伤、切割伤创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