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肠息肉切除三年后才复查,原因竟然是……
如果肠道里长满肿瘤,
还是恶性的,
你觉得还能让“肿瘤君”滚蛋吗?
最近大半年来,84岁的王奶奶时常会感到腹部隐痛,厉害起来的时候连床都下不了。老人家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医院瞎折腾,便没告诉家人愣是硬生生地扛着。一个月前,老人的情况越来越糟糕,疼痛越来越频繁。家人得知情况后,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发现,王奶奶的结肠肝曲有肿块,伴结直肠多发息肉。
术前两次肠镜,揪出三处肠癌。王奶奶的肠镜活检病理提示结肠肝曲是肠癌,为了尽快减轻病痛,家人要求马上进行手术治疗。针对王奶奶的情况,浙大一院下沉专家陈文斌教授和我院肛肠外科团队再三评估了病情,觉得有必要先做一次肠镜下息肉切除。“一开始,家属并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在手术前先做息肉切除。其实,我们主要是考虑患者除了结肠肝曲肿块之外,其他肠道有多发息肉,特别是橫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这几处的息肉较大,我们担心有癌变的可能,如果真的癌变了,手术后再进行息肉切除,必然要实施第二次手术,这对于高龄患者来说是很难再承受的。术前肠镜下息肉切除,如果息肉恶变,可以一次性手术治疗,避免二次手术。”听了陈文斌教授的解释,家属欣然接受。果不其然,王奶奶的息肉病理结果验证了肛肠外科团队的最初判断,王奶奶的活检提示横结肠腺瘤癌变,降结肠绒毛状腺瘤,乙状结肠绒毛状腺瘤伴癌变。
一次手术四种术式,手术难度高。大肠差不多都要切除,手术时间长,王奶奶年纪又大,这是个高难度手术。简单来说,成人的大肠全长约1.5米。起自回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6部分。目前,王奶奶的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都有不同程度的癌变,想根治必须都要切除。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浙大一院下沉专家陈文斌教授的技术护航下,肛肠外科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在麻醉手术科、ICU等兄弟科室的全力协助下,他们为王奶奶实施了腹腔镜下右半结肠根治术+左半结肠根治术+横结肠根治术+肠粘连松解术。手术完成的很顺利,术后王奶奶恢复良好已出院。
大部分肠道都没了,对身体会有影响吗?“结肠和直肠主要是吸收水分及储存大便,切除后人的排便次数会增加,对身体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以后在饮食方面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避免受凉,少量多餐细嚼慢咽,饮食要减少粗纤维含量。”浙大一院下沉专家陈文斌教授这样说道。
预防肠癌,改变生活习惯+定期检查很关键。最后,我们还是想提醒大家,定期检查是早期发现肠癌的重要手段,特别是40岁以上有家庭史的人群是需要重点筛查的高危人群,检查手段包括指检、大便检验和肠镜检查。
专家介绍OFGRAIN陈文斌陈文斌,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现为浙江大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浙江省结直肠疾病诊治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结直肠肛门疾病外科工作,积极推广规范化手术,擅长微创技术开展结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擅长痔疮、复杂性肛瘘、肛裂、便秘、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每年完成肛肠外科重大手术余例,每年余例结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主持及主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及其他省级科研项目共十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4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13篇。
擅长治疗:擅长微创技术开展结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擅长痔疮、复杂性肛瘘、肛裂、便秘、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肛肠外科科室介绍肛肠外科创建于年,是我县规模最大、诊疗最规范、技术最先进的肛肠疾病诊治中心,也是浙大一院重点合作科室。近年来,科室以中西医结合为特点,以肛肠疾病诊治为重点,以微创无痛手术为特色,注重肛肠病的个体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治疗,形成了以“微创、高效、无痛、安全”为特色的专科优势。同时,在浙大一院肛肠外科的大力支持下,肠镜及肠镜下的治疗技术迅猛提升,同时结、直肠癌的全腹腔镜下的手术治疗也得到开展,实实在在让浦江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