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草药着风草

着风草是我们那非常典型的一种草药,小时候,感冒了,发烧了,不用看医生的,就喝这个草煎的药,很管用。

爵床小青草、六角英、赤眼老母草、麦穗癀、鼠尾癀、孩儿草、野万年青、节节寒、大鸭草、毛泽兰[四川] 

本品为爵床科爵床属植物爵床Rostellulariaprocumbens(L.)Ness的全草。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 

抑菌试验表明:爵床素煎剂对金黄色葡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微苦,寒。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截疟。用于感冒发热,疟疾,咽喉肿痛,小儿疳积,痢疾,肠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乳糜尿;外用治痈疮疖肿,跌打损伤。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用于外感发热、咳嗽、咽痛,可与蒲公英、白英、野菊花、枇杷叶等同用。可用于小儿肾炎水肿,可每天用鲜草一至二两,煎服,连续服用,肿退后,再根据辩证,服药调治。治疗疟疾,可单用本品一两(或鲜草三两),煎服,于疟发前3~4小时服下。对于疔疮痈肿,或扭伤肿痛等症,既可煎汤内服,有可捣烂外敷。   

《全国中草药汇编》

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消滞,活血止痛。治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疟疾,痢疾,黄疸,肾炎浮肿,筋骨疼痛,小儿疳积,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①《本经》:"主腰脊痛不可着床,俯仰艰难,除热,可作浴汤。"   

②《唐本草》:"疗血胀下气。"   

③《本草汇言》:"解毒,杀疳,清热。治疳热退小儿疹后骨蒸,止血痢,疗男子酒积肠红。"   

④《纲目拾遗》:"理小肠火。治小儿疳积,赤目肿痛,伤寒热症,时行咽痛。" ⑤《福建民间草药》:"解疔疮痈疽毒。"   

⑥《四爪中药志》:"除风清热,止咳嗽。治风湿头痛及腰痛。"   

⑦《闽东本草》:"退寒热,利水湿,截疟疾,疗淋疝,解烦热。"   

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消滞散瘀。治感冒发烧,咽喉肿痛,小儿疳积,乳痈,肝炎,跌打损伤。"

[编辑本段]选方   ①治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爵床五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疟疾:爵床一两。煎汁,于疟疾发作前三至四小时服下。(《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治钩端螺旋体病:爵床(鲜)八两。捣烂,敷腓肠肌。(《云南中草药》)   

④治酒毒血痢,肠红:小青草、秦艽各三钱,陈皮、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本草汇言》)   

⑤治黄疸,劳疟发热,翳障初起:小青草五钱,煮豆腐食。(《百草镜》)   

⑥治肾盂肾炎:爵床三钱,地菍、凤尾草、海金砂各五钱,艾棉桃(寄生艾叶上的虫蛀球)十个。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⑦治乳糜尿:爵床二至三两,地锦草、龙泉草各二两,车前草一两半,小号野花生、狗肝菜各一两(后二味可任选一味,如龙泉草缺,狗肝菜必用)。上药加水~毫升,文火煎成~毫升,其渣再加水毫升,文火煎取~毫升,供患者多次分服,每日一剂,至少以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或于尿转正常后改隔日一剂,维持三个月,以巩固疗效。(《全展选编·传染病》)   

⑧治肝硬化腹水:小青草五钱。加猪肝或羊肝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⑨治筋骨疼痛:爵床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⑩治疳积:小青草煮牛肉、田鸡、鸡肝食之。(《纲目拾遗》)   

⑾治雀目:鸡肝或羊肝一具(不落水),小青草五钱。安碗内,加酒浆蒸熟,去草吃肝。加明雄黄五分尤妙。(《百草镜》)   

⑿治口舌生疮:爵床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⒀治痈疽疮疖:小青草捣烂敷。(《本草汇言》)   

⒁治瘰疬:爵床三钱,夏枯草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民间草药》)   ⒂治跌打损伤:爵床鲜草适量。洗净,捣敷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编辑本段]临床应用①治疗小儿肾炎   取鲜麦穗红煎汤分次频服。1~5岁每日1~1.5两,5~10岁1.5~2.5两;10岁以上3两。如用干品可减?0~70%。观察10例,痊愈9例,好转1例。一般2~3天小便即见清利,浮肿逐渐消退。   

②治疗结核性肛瘘   用六角仙草0.5~1两,苦刺(五加科三叶五加)1两(均为干品),加水约毫升,煎至~毫升,顿服,每日1次。如瘘管分泌物很多,须每日清洁局部,并用0.2%黄连素纱布条填塞管口。经治12例,7例痊愈,5例好转。据观察,一般服药后即觉肛门疼痛减轻,分泌物减少;每日换药时,可见瘘管口周围的红肿现象日见消退,脓液逐渐减少,管壁渐渐变软,管道由深变浅,新鲜肉芽组织由管底向上慢慢生长,最后外口盖以上皮,形成瘢痕。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厦门龄圣堂中医门诊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qiucz.com/glyw/10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