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会把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体温计称之为可穿戴设备。材料小博士觉得他们都很酷,但在今天的主角—电子皮肤面前,有网友认为:它们将变成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
试想一下:未来,想要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医院,一片超薄的电子皮肤就可以解决你的问题。这种可穿戴设备到底牛在哪里?我们通过已经问世的成果来了解下。
什么是电子皮肤?
柔性电子“”是可以变得跟手机膜一样轻薄,还能像橡皮一般有弹性的电子器件。在“柔性电子”的应用方面,“电子皮肤”是最不可忽视的。它是一种可以让机器人产生触觉的系统,从结构而言相对简单,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形状,能够让机器人感知到物体的地点和防伪以及硬度等信息。
可穿戴设备,宛如第二层皮肤
皮肤往往能够最直观地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那么除此之外,通过这个“实时监控皮肤屏”还能看到什么呢?
日本东大工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超薄显示屏,这种显示屏只有3微米厚,而且比人类的皮肤还薄10倍。上面还嵌入了由24×16矩形的微型LED灯组成的可伸缩布料和纳米电极。
简单来说,它就是是一种可穿戴式LED灯,能贴在皮肤上当显示器使用,还能实时地显示心电图、血压等健康数据,在中老年人的健康监控范畴有较大前景。
传递真实的痛感,假体越来越逼真
感知疼痛对于肢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有那么一部分群体做不到。目前我国残疾人总数有8千余万,其中肢体残疾2千多万,占残疾人比例的三成,绝大多数截肢者靠假肢活动。
而电子皮肤通过内置了超薄、单晶硅纳米带,传感器整列,能够传递从轻触到疼痛的一系列感觉。借助这种电子皮肤的触觉反馈,能更接近于打造出一种真实的上肢假体。如果这种柔性电子皮肤能够普及,那么无数有身体缺陷的残疾人将是最大受益者。
材料小博士写在最后:
这些电子皮肤同样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从技术创新方面上看,电子皮肤的新技术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的选择和新结构的创新上。而产品创新方面,则主要体现在机器人领域、可穿戴设备领域以及医疗检测产品上。未来,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电子皮肤将实现更加真实复杂的多尺度功能感知,并有可能进一步增强甚至扩充人类感官能力。
科学无止尽,脑洞也无止尽,一起来期待更多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