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肛周脓肿怎么办保守好还是手术好能

导读

最近又遇到了小婴儿和幼儿肛周脓肿的问题,基于上次文章已经很久了,所以,又查了些文献,看是否在治疗上有更新。

整理后,新的资料如下:

简单粗暴版

出现肛周脓肿,不要惊慌,不要觉得是孩子免疫力低下,正确护理和治疗就行。

肛周脓肿的孩子,基本都能接种所有疫苗,只是脊灰疫苗选择灭活的就行。

对于2岁内的孩子,肛周脓肿建议首先保守治疗,家长护理起来有些难,但建议坚持。

如果孩子同时发热明显,脓肿波动感明显,但是持续不破溃的,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这时可以使用切开引流等手术方式治疗。

目录

什么是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怎么形成的?

婴幼儿的肛周脓肿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基本都是男孩子患病呢?

怎么和疖子(毛囊炎)区分?

肛周脓肿能打疫苗吗?

怎么治疗肛周脓肿?保守好,还是手术好?

怎么预防肛周脓肿?

一什么是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PerianalAbscess),顾名思义,就是肛门周围的脓肿,表现为肛门周围的伴压痛和波动感的肿块,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Visualdx.

肛周脓肿最常见的位置是3点钟和9点钟方向,所谓几点钟方向就是把肛门想象成一个表盘定位就行,上图就是9点方向。

肛周脓肿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大约在0.5%-4.3%[1],男性明显大于女性,目前研究报道中,80-90%以上都是男患儿,一般1岁内的小婴儿容易患肛周脓肿,2岁以上病例少见。

上图也是9点钟的肛周脓肿(PerianalandPerirectalAbscess),图片来自参考文献[2]

20-85%的脓肿会继续发展,形成肛瘘(Fistula-in-Ano)。瘘的意思是两端开口的管道,肛周瘘的开口一端在肛周皮肤,一端在肛管。肛瘘通常是2次以上肛周脓肿后出现,也是多出现在肛门的两侧而不是中线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VisualDx和参考文献[2]

那是不是只要肛周脓肿破了向外流脓了就是肛瘘了呢?当然不是,有些情况下是破了流液后,这次就恢复正常了,只有形成了联通直肠和臀部皮肤的管道后才是肛瘘。

那怎么知道是形成肛瘘了呢?如果肛周处持续的流出血性、恶臭味道的液体,反复出现,那就要是这个问题了,出疹破溃处和肛门之间区域,能触摸到一条条索[3,4]。

小婴儿的肛周脓肿表现比较轻,多数有些低热,肛门部位疼痛(换尿布时疼痛)等表现,即使形成了肛瘘,多不经过治疗,也能自行恢复。

成人的、严重的肛周脓肿,除了导致肛门处的感染外,还可能向全身蔓延,导致全身感染,这就比较严重了,但这种情况极少。

二肛周脓肿是怎么形成的?

大家可以通过这个视频,看肛周脓肿是怎么形成的,这是成人肛周脓肿形成的过程。

视频中,Infectedcrypt意思是肛隐窝腺感染,感染会产生脓液,脓液先在腺体内聚集,之后脓液沿着最容易进入的路径,经过肌肉间隙,穿到肛周皮肤下,形成红色肿块,因为下面是液体,所以有波动感,视频中叫Abscesspocket(脓肿袋)。

皮肤破损后,脓液会引流出。如果形成两端开口的,那就是肛瘘(fistula)了。是不是有些理解,但是还不是很清楚,好吧,看下面的图片,分步骤讲解:

人体肛门齿状线处,有肛隐窝(Analcrypt),里面有肛隐窝腺(Analgland),腺体可以分泌黏液,起到润滑和免疫作用。

这个肛隐窝是朝上开口的窝,所以容易被粪便残渣、黏液残渣侵入,容易将隐窝腺堵住,如果堵住后,细菌(大便、肠道里面都有细菌哦)会滋生导致局部炎症,形成脓肿。

脓肿形成后得向外流啊,既然向上的开口已经堵住了,那脓肿会向下走,当然会沿最容易行走的路线蔓延,先聚集在腺体末端的空间,随着脓液越来越多,会向下向外蔓延,到达皮下。

上图是4种脓肿的位置,最常见的是肛周脓肿(Perianalabscess),图片来自参考文献[5]。

为什么肛周脓肿容易出现在3点和9点方向呢?

有些研究认为是肛门的两侧脂肪较多,如上图所示,有利于感染的传播。还有就是肛门前方(12点方向)的隐窝少,后方(6点方向)的肛管直肠角度较大,隐窝处的粪便不容易积累,感染机会减少[6]。

三婴幼儿的肛周脓肿原因是什么?

上面讲的是大孩子和成人肛周脓肿的原因,但婴幼儿肛周脓肿的原因可能和上边讲的不一样,至少大部分不是这样的。目前关于婴幼儿出现肛周脓肿的原因也不清楚,认为:

可能和肛隐窝太深有关。比如研究发现,肛隐窝深度在3-10mm时(正常是1-2mm)[4],更容易出现肛周脓肿,因为越深,越容易积累碎片,黏液啊。肛隐窝深是先天发育导致的。

婴幼儿大便较稀,稀便对直肠肛门粘膜的浸润、刺激多,容易形成炎症,导致肛隐窝腺堵塞,形成肛周脓肿。

婴幼儿的肛管局部的IgA低,导致局部的免疫力低,容易感染[6]。注意,这个不属于免疫力低下(缺陷),身体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只是在婴幼儿阶段不成熟而已。

以上第1条基本形成共识,后2条是基于理论的推测,没有明确证据。

四为什么基本都是男孩子患病呢?

肛周脓肿的患儿中,男宝宝多,好些研究中都基本没有女宝,并且肛周脓肿多在1岁内出现,2-4月龄内出现的更多,这是为什么呢?

研究认为这和男孩雄激素多有关系,雄激素可能会促进肛隐窝腺的过度生长,黏液分泌增多,腺体容易堵塞,导致容易出现肛周脓肿[6]。

另外,有研究发现男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较女性弱。雌激素可增强免疫力,而睾酮则具有相反的作用[7],所以,男性更容易感染传染病,出现肛周脓肿。

为啥肛周脓肿在2-4月龄内最多见呢?因为孩子出生后的1-3月龄,雄激素达到成人的低限水平,之后下降,6-8月龄时,降到青少年水平。

五怎么和疖子(毛囊炎)区分?

毛囊炎是指毛囊发炎,只要有毛囊的地方,就可能出现,所以臀部也有毛囊炎。毛囊炎分浅表和深部的炎症。浅表的一般就叫毛囊炎,深部的或者合并周围感染的,称为疖。如果好几个疖联合在一起叫做痈。

浅表的毛囊炎,表现是皮肤的小脓丘疹,和肛周脓肿好区分,但是疖和痈和肛周脓肿对于家长而言,不太好区分。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上图是浅表毛囊炎,比较好识别,红晕上有个小脓点。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上图是疖,就是咱们说的疖子,是个红肿的硬结,2-3天后出现破裂出脓。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上图是痈,是多个疖组成的,深红色硬结,5-7天破溃后流脓,可有多个脓头,该病疼痛明显,全身症状重,比如发热特别明显。

通过上面的图片,能区分肛周脓肿和疖痈吗?其实,看的多了,就比较容易的区分肛周脓肿和臀部疖痈的区别,对于家长而言,毕竟见的少,怎么能更好区分下呢?

1.看位置,肛周脓肿多在肛门的周围,而疖或者痈多在臀部容易摩擦的地方,因为它们是由外面皮肤毛囊感染引起的,什么部位容易感染呢?越凸起、容易摩擦的地方,越容易感染,一般而言,有骨头硌着的地方容易感染。

2.摸波动感,疖痈主要是摸着硬结感强,肛周脓肿的波动感更明显些,但也要注意,肛周脓肿开始时摸着可能也是硬的。

如果不能区分,去医院找医生帮助诊断。

六肛周脓肿能打疫苗吗?

首先说结论啊,如果是2岁以下的孩子,基本能接种任何疫苗,只是脊灰疫苗不要口服活的了(OPV),改用肌肉注射(IPV或者五联等)的就行了。

如果是大约2岁的孩子,或者是反复出现肛周脓肿的,有其他免疫力低下表现的,请医生评估下是否因为免疫缺陷问题引起的,评估后决定接种哪些疫苗。

下面详细说说:

疫苗接种是个常见问题,也是个大问题。好多地方遇到孩子有肛周脓肿就不给注射疫苗,这个大家都理解,因为孩子生病了嘛,等病愈了再接种不迟。

可是在孩子病好了之后,还不给注射疫苗,一拖能拖个半年一年的,说是孩子免疫力低下,这就不对了。

下面讲讲理由:

1.肛周脓肿是不是免疫力低下?

根据上面咱们讲的,婴幼儿的肛周脓肿多是解剖结构、雄激素、大便稀问题,少数和感染有关,和免疫低下关系不大。而大孩子,也就是2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出现肛周脓肿,才会考虑到和炎症性肠病(比如克罗恩病)、免疫功能缺陷等有关,但是也只是考虑,而不是就一定是了。

所以,不要发现肛周脓肿,就是免疫力低下问题。

2.免疫力低下能打疫苗吗?

目前认为,严重免疫力低下的,不能接种活疫苗,灭活疫苗是没有问题的。什么是严重免疫力低下呢?包括血液肿瘤或实体瘤,正在接受化疗,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长期免疫抑制治疗(激素、化疗等),感染艾滋病毒的患者。

免疫缺陷有什么表现呢?可以看之前的文章??

生病多,免疫力弱?生病少,免疫力强?提升免疫力,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所以结合上面说的,即使是免疫力低下,也只是不能接种活疫苗,而肛周脓肿绝大多数和免疫力低下没关系。

所以,肛周脓肿的孩子,基本都能接种任何疫苗,即使不幸是免疫力低下导致的,也只是不能接种活疫苗。

3.为什么不建议使用口服的脊灰疫苗?

因为目前有一些国内外报道显示[8],给肛周脓肿的孩子口服活脊灰疫苗后,孩子出现了疫苗相关性麻痹性脊髓灰质炎(VAPP)。

这些孩子没有被证明是免疫力低下,目前也不明确二者只是有相关性还是因果关系,并且患有VAPP的孩子里面,没有肛周脓肿的更多。

但是基于有以上的病例,不建议肛周脓肿的孩子,使用口服的脊灰疫苗(OPV),而是建议使用肌注的脊灰疫苗(IPV)。

那总结一下就是:

在肛周脓肿治疗期间,先别注射疫苗了,毕竟是生病了,等治疗好了,再接种疫苗就行了,这期间保护好孩子,避免接触生病的患者。

对于肛周脓肿的孩子,不管是不是免疫力缺陷,灭活疫苗都可以接种的(大多数疫苗都能接种了)。

对于肛周脓肿的孩子,为了避免风险,接种脊灰疫苗时,不要使用口服的活脊灰疫苗,改成肌肉注射的灭活脊灰疫苗。

对于肛周脓肿的孩子,如果孩子生长发育良好,没有链接文章里面的那些免疫力低下的表现,就不用考虑免疫力低下的问题,可以接种其他的活疫苗。

对于反复的肛周脓肿的孩子,或者孩子肛周脓肿合并其他疾病的,先明确是否有免疫力低下的问题(医院检查),之后再决定是否接种活疫苗。

七怎么治疗肛周脓肿?保守好,还是手术好?

目前对于婴幼儿的肛周脓肿和肛瘘的治疗,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指南。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观察,坐浴,局部使用抗生素等),静脉或口服抗生素,切开引流,瘘切除等等,具体到孩子怎么处理,多依据医生对孩子情况的评估以及自己的治疗偏好。

我们把目前关于该问题治疗的一些指导和证据给大家列一下,尽量给出一个最适合孩子的方案。

总的来说,这个问题得按照孩子年龄,是肛周脓肿还是肛瘘分析。

1.对于2岁以内的孩子,出现了肛周脓肿,或者是肛瘘后,首先推荐是保守治疗(比如仅观察,或者是进行温水坐浴,药物坐浴比如1%依沙吖啶)[2,4,9],不首选进行引流或者手术治疗,因为这种情况多能自行恢复。

为什么敢这么推荐呢?因为多项临床研究发现,对于2岁以内的孩子,出现肛周脓肿时,使用保守治疗(观察或者坐浴,每日2-3次,每次5分钟左右)和引流相比,其出现肛瘘的比例更低[9,10]。

另外,家长们特别揪心的就是这些宝宝的护理问题,频繁的向外流液,太让人担心了,想着手术后就不这么难受了,那进行切开引流等处理,是否能减少孩子的病程呢?

研究发现保守治疗和引流等方式相比,病程没有明显差别[9],中位数时间是23天(最短2天,最慢天)比18天(最短3天,最慢天)。其他一些研究发现,出现肛周脓肿或者肛瘘时,其病程时间在1-数月不同。

同时,切开引流或者单纯引流时,也得频繁的清创、换药、更换引流管,护理起来也不轻松。

对于孩子明显不适的,或者孩子出现发热等问题,脓肿波动感明显,但是持续(大于4天)不破溃的,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这时可以使用切开引流或者单纯引流的方式治疗[9,11]。

多项研究证明,在切开引流或者单纯引流时,使用口服或者静脉抗生素,能减少形成肛瘘的几率[10,],但不能减少肛周脓肿复发的几率[12]。

另外,在手术治疗中,有研究发现,在脓肿时,就进行寻找瘘管进行切开的,比只使用切开引流的,其复发率会低[13],副作用不多。成人中不建议这么做,是因为容易导致医源性瘘管,或者导致便失禁率高。

对于明确肛瘘的婴幼儿,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目前大多是首推瘘切开术,如下图所示,之后建议孩子每次大便后进行坐浴,至少每日2次。坐浴时,需要将切口边缘分开以促进愈合。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2]

对于肛瘘复发的患儿,可以使用瘘切除术,难治性的使用挂线、栓塞等。

2.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只是单纯的出现肛周脓肿的问题,可以按照2岁内婴幼儿的方式处理,如果有合并其他疾病,比如克罗恩病等,积极治疗这些问题。

最后,在治疗上,我们要明确,目前没有形成一个怎么治疗是最好的共识,同时治疗时,也要看医生的经验和其对患儿病程的评估,以及外科医生对哪项操作最熟练和把握。

所以,孩子出现了肛周脓肿,选择个自己信任的医生,和医生讨论下治疗方案,让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作出最佳选择,一旦选定,遵循医嘱就行了,不要想孩子是否被过度治疗了,也不要想孩子是否耽误了,不要老改变治疗方案。

简简单单的按照一个治疗方式进行,孩子反而好的快。

最后,各种方式治疗,肛周脓肿都有可能复发,复发了,不一定是上次治疗不彻底的原因,宽下心来,继续治疗就行了。

八怎么预防肛周脓肿?

没啥好预防的,摊上不代表家长护理的不好,出现治疗就行了,唯一可行的方式可能就是尽量避免孩子长期腹泻,正确的臀部护理。

-参考文献-

Tan?rBasaranogluS.Abscesoperianalenni?os:perspectivadesdeelcampodelainfectologíapediátrica[Perianalabscessinchildren:Apediatricinfectiousdiseaseperspective].AnPediatr(EnglEd).Jun;90(6):-.Spanish.doi:10./j.anpedi..03..EpubJun5.PMID:.

VeronicaF.Sullins.AcquiredAnorectalDisorders.Hol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qiucz.com/glyw/10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